第12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光潜:讲台上流下至情眼泪
□ 韩 辉

  朱光潜奉行老实、踏实、务实的“三实作风”,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朱光潜,1897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4年抗战时期,有位教师在武汉大学给学生教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这首诗讲的是有一名妇女,他的独生子外出打工谋生,7年来一直杳无音讯。诗人隔着沼泽,每夜听见她呼唤儿子的名字,“你在哪呀,我亲爱的儿啊?”逢人便问有没有遇见他的儿子,并揣想种种失踪的情景。当这位教师读到“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接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时,竟然话语哽咽,稍微停顿才能继续念下去,“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又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的学生愕然。这位流下至情眼泪的教师,就是朱光潜,当时已名满天下。

  朱光潜20岁时因家境贫困,只好考入免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21岁公费就读香港大学,当时全国5所高等师范院校仅选拔了20人。毕业后,朱光潜到上海教书,后来在欧洲留学9年,边阅读、边写作成为他的研究范式。1933年,朱光潜从欧洲学成回国,被胡适聘为北大教授,同时被朱自清请去给清华大学研究班讲《文艺心理学》,也就是美学。朱光潜在那里讲了一年,影响很大,后来又被徐悲鸿请到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课。

  在清华,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曾经是他的学生。据季羡林生前回忆,朱光潜讲课很有特点:一句废话也不说,慢条斯理,操着安徽乡音很重的蓝青官话,讲着并不太容易理解的深奥玄虚的美学道理,句句仿佛都能钻入学生心中。朱光潜深通西方哲学和当时在西方流行的美学流派,而对中国旧的诗词又极娴熟。所以,在课堂上引东证西或引西证东,触类旁通,头头是道,毫无牵强之处。季羡林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的大师,朱光潜的本领在当时属于凤毛麟角,到了今天仍不多见。季羡林认为,在清华4年,有两门课深受影响,一门是旁听而又因时间冲突没能听全的历史系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另一门就是中文系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这是一门选修课。这两门不属于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却没有想到会对季羡林终生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绝非本系的任何课程所能相比。

  大学贵有大师,名师出高徒。朱光潜一心向学,双目炯炯有神,神采奕奕。朱光潜奉行老实、踏实、务实的“三实作风”,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在朱光潜看来,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方去做。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被大家用得烂熟,但未必能真正理解其背景涵义。朱光潜说,雪莱的颂歌其实要歌颂的是一种狂野的精神,是青春生命的灵感,是摧枯拉朽的震慑力量。朱光潜平时讲课表情严肃,也少有手势,但吟颂这首诗歌时,他用手大力地挥拂、横扫……口中念着诗句,教学生想象西风怒吼的意象。多年之后,朱光潜的学生齐邦媛对上课情景仍记忆犹新,她说:“他进来之后,这一间石砌的文庙配殿小室即不再是一间教室,而是我和蓝天之间的一座密室。随着朱老师略带安徽腔的英国英文,引我们进入神奇世界。自此,我终生爱恋英文诗的声韵。英文诗和中国诗词,于我都是一种情感的乌托邦,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也似有一股强韧的生命力。”

  朱光潜熟练掌握英、法、德语,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尊崇学术,一生为世人留下700余万字的学术财富。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夏金:为了生命快乐地成长
用心做教育
朱光潜:讲台上流下至情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