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
学习爱生活 请到小镇来
——记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蓬莱小镇”拓展型课程
□ 特约通讯员 余 祯

  每周的“快乐半日”时间里,蓬莱路第二小学就不再是一所学校,而是摇身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小镇,教师、学生统统变成小镇居民,在不同的场所扮演着医生、警察等各式各样的角色。在这个模拟的微型社会中,师生们一起学习着、体验着、成长着……

  “老师们好,来尝尝我们自己包的水饺吧!”系着围裙的小厨师张晓钧捧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一位老师手上,满眼的认真和期待。

  在小镇的“美味中餐馆”里,小厨师们有的忙着包饺子、煮饺子,有的忙着呼朋唤客点外卖,还有的正忙活着整理杂乱的桌椅碗筷,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看到几位客人(老师)路过,他们连忙自信满满地迎上前去说:“不骗你!饺子味道可好啦!”

  “给我来20个!”一位客人“任性”地说。

  这是蓬莱小镇课程开放观摩时的生动一景。

  蓬莱小镇是蓬莱路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蓬二)专门为学生打造的一个微型社会。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是小镇的一员,他们在小镇的课程里学生活、爱生活。

  学生都爱模拟社会

  近年来,学校在探索个性教育时发现,那些有个性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遵循集体规则;而那些比较遵守规则的学生却又显得个性不足。

  此外,一份面向全校学生的问卷显示:86%的学生对于春秋游的意向地点不是公园,也不是游乐场,而是“星期八小镇”——一个专门为儿童量身打造的模拟社区,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小社会。

  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培养出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生?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偏好,实现最契合学生成长的学校教育?这成了学校当前最为紧迫的办学思考。

  能不能把小镇的概念引入学校课程呢?第一,孩子们喜欢。这与黄浦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相辅相成;第二,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镇给予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模拟的小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且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第三,适合开展规则教育。在模拟社会中,儿童扮演成人角色,就必须自觉遵守小社会的相关约定,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好机会。

  于是,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被搬进了校园,一套以“蓬莱小镇”命名的拓展型课程应运而生。

  从“我”出发规划三大课程板块

  那么,蓬莱小镇课程是如何设计的呢?

  首先,确定课程目标。将目标定位为通过小镇情境的营造与小小社会的角色体验,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认识和探究社会,展望和创造未来,培养出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子。

  接着,根据课程目标,将蓬莱小镇课程划分为“我和自己”、“我和社会”、“我和未来”三大板块,并确定各板块的学习目标。在板块“我和自己”中,通过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引导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培养学生挑战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在“我和社会”中,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探究自己身边的社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我和未来”板块则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职业初体验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然后,构建课程基本框架。一方面,让任意两位教师自由组合,申请一门想开设的课程。另一方面,通过问卷了解学生想学哪些内容。在综合教师“擅长教什么”和学生“需要学什么”两个层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5个年级(即5个社区)设计相应的小课程。确定课程框架后,教师两两组合制定小课程教学方案,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最后,学生自主选修小课程。每个社区8门课程,5个社区共40门。每门课程有半学期课时,学生每学期可选修2门,一学年即4门。两位教师开设的课程要通过课程广告,让学生大致了解课程内容后,自主填写选修单,由年级统筹编班后启动课程。

  在小镇看到不一样的师生

  让每个孩子体验无痕学习的快乐,不让学生对其产生“课程感”,是蓬莱小镇课程的追求。每当蓬莱小镇的镇歌响起,学生们就会迈着轻松的脚步,开始神奇的小镇之旅。他们会互相询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小镇课程结束,他们还会相互打听“你今天有没有赚到钱?”在第一社区的星星邮电局,小邮递员会去分拣、分发学校的信件和报纸,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也是学习认字读词、遵循小社会规则(比如轻轻敲门、礼貌对话)的绝佳方式。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从中摸索出怎么送递走的路最少、用的时间最短。学习和探究就这样默默地发生在无痕之中。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公平学习的快乐。在第四社区的阿拉丁剧场,仅仅9次小镇课程,孩子们就完成了从改编剧本、分角色排练、绘制演出海报、制作派发演出请柬、共演一幕英文音乐剧的全过程。他们精彩的表演不仅震撼了全镇,还走出了小镇,走上了中澳学生共同表演的舞台。他们每一个都是非常普通的孩子,但正是课程赋予了每个孩子平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舞台并不只属于精挑细选的演员。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每个小镇居民都有一本小镇护照,扉页上写着小镇居民宣言——每个孩子写下的自我约束要求。3月31日,《蓬莱小镇镇民守则》正式颁布,这是由全校学生共同参与撰写,经少代会讨论投票,镇长办公室审核批准产生的。《镇民守则》包括镇民之间说话要面带微笑、不在小镇货币上乱涂乱画、小镇活动器材轻拿轻放、遇到小镇来客热情大方等10条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规则意识。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在第五社区的LEAD创意空间,每个小镇居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电脑中的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学习创编游戏。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创作的快乐中,不少有意思的小游戏在他们手中诞生。创意空间的孩子们说:“设计游戏让别人玩,比玩别人设计的游戏更有意思!”

  每日鲜菜场课程,让孩子们在择菜的过程中认识各种蔬菜;小园艺中心课程,让孩子们在呵护郁金香的过程中体会爱与责任;消防局、警察局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蓬二的孩子们,在小镇课程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同样在体验中收获成长的还有蓬二的教师团队。喜欢越剧沪剧表演的教师开设了“民族戏剧团”课程;喜欢动手做西点的教师开设了“五星西餐馆”;热爱天文地理的教师开设了“天文气象台”;对服饰搭配颇有兴趣的两位教师联手开设了“服装设计室”……教师们表现出饱满的热情,他们购买相关书籍,研读相关知识,共同编写了一整套蓬莱小镇课程教材(共40本)。学校还为部分课程请来专业外援,使教师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所执教领域的专业能力。

  此外,小镇课程中的孩子们穿着一样的服装,一起体验、探究和发现。小超市课程里,他们一起整理货物、研究标价;机器人工厂里,他们一起设计制作、交流分享;魔方体验店里,他们一起挑战三阶四阶甚至镜面魔方的六面还原……师生之间不仅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合作互助的伙伴。

  在小镇课程的体验中,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师。而这些变化也在悄然之中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

  “小镇”概念走进数学课,成了应用题设计中的素材;走进语文、英语课,成了拓展训练和作文的素材;走进美术课,孩子们开始用思维导图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小镇;“小镇”也走进了少先队活动,迎新年小镇嘉年华、小镇长竞选、《小镇守则》的产生等活动都是小镇课程的延伸。

  如今,蓬莱小镇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推动着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刚刚起步的小镇课程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比如,网上选课系统预计今年9月才能启用。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学校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板块,让学生可以像淘宝购物后对卖家进行评价一样,对学校课程和任课教师留下自己的评价意见。

  办一所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一直是蓬二师生共同的梦想,而蓬莱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巴学园。若干年后,蓬二的学生也许会淡忘小学时代的人和事,但我们相信,蓬莱小镇一定会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里,每每想起,都是满满的温暖和美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学习爱生活 请到小镇来
一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