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什么,你就研究“什么”              
□ 景国成

  常有领导说,要让教师做课题;又常听教师抱怨,教研太难,做不了,那都是专业人员的事。

  实际上,教师人人都能做课题、人人都该做课题。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教育群体,其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等应根据自身实际有所区别。

  对于新上岗的教师,他们一般积极性高、爱学习、爱尝试,且时间充裕,因此应该从一开始工作就进入“研究状态”。比如:自己上完课,可将当天的得失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记录下来;听课时,记录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参加教研活动,记录有价值的东西和感悟;周末,抽出时间回顾、反思、提炼一周所见的好做法和好想法。在接下来的一周,一边尝试这些好的做法和想法,一边照常记录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月过去了,就养成了天天观察教育教学现象、周周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习惯,还可利用批改作业和考试的机会搜集资料。这是一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如此一来,短短半年时间,新教师不仅在实践和认识上能够有所提高,还可以熟练运用一线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经验表明,只要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新教师,短短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

  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可以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诸如情境创设问题、兴趣激发和诱导问题,还有活动组织、课堂管理、课堂语言、多媒体使用、情感投资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问题等;也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验基础上构建符合个人实际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分类、整理、补充和完善,从而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

  许多情况下,好的经验都来自有一定经验的“科研迷”们,如:三疑三探、双分管理、直观思维模型、阅读模型等教学模式的诞生,都离不开这些老教师们用心的教学教研。因此,教师不能只羡慕别人的教研创新,而应该及早并且有效地学习别人的研究精神。

  针对班主任及中层管理人员,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管理”相关,因此应该侧重于研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因为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不能只是凭感觉、凭经验、凭情绪、凭制度等来“严管”、“硬管”,将生机勃勃的校园管成“工厂车间”。

  人性化的模式和管理机制应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着力研究如何激发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等。这就很自然地要涉及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谁说搞管理的就没必要做研究呢?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说明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所以,作为校长,首先要同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分析学校的优势和问题,理出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然后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一“理念”提炼出需要重点克服的困难和矛盾,而这实际上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攻课题”。接下来,就是动员全体教职工围绕这一“主攻课题”,以“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姿态开展研究。可以想象,这样的“主攻课题”研究坚持下去,一个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机制,一支所向披靡的师资队伍,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就会逐渐形成。在这方面,李镇西、刘彭芝、杨瑞清等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为广大校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于业务管理和行政人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自一线,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深厚的学识,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做一些具有实践性、规律性、前瞻性的研究。比如:教育环境、课程整合、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家校互动、班主任工作等,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

  学校中的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应仅仅满足于发号施令、巡视督导、上传下达等一般性常规工作。因为没有创新的常规是没有生命力的常规;但是也不能不顾常规而一味地追求创新,因为没有常规的创新是颇具破坏力的莽撞。

  对于教研员,他们的研究就应该回到教育科研的本质上来。首先,教研员作为专业研究人员,应该能够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改革计划,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研究,力求填补一些教育研究的空白;其次,还要着眼于一线教师暂不能研、没时间研、没条件研的边缘性问题,做一些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段的研究;其三,要发现教学一线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归纳、提炼,及时总结推广。

  总之一句话:干什么,你就研究“什么”!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南阳市教科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一线动态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养?
干什么,你就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