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要跳出3个怪圈
□ 李密环

  跳出“教学即教育”的怪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原本像人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教育要跳出教学即教育的怪圈,站在高处看教育,把握教育的本质,在学生的生命中种下素质与成长的种子。

  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这是从根本上强化“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管理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改的理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我制定你服从”的管理模式,实行关注成长、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个性的评价体系。新评价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改“一把尺子量到底”为“多把尺子自己量”。

  跳出“坐井观天”的怪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育陈规,要想推进课改,首先就要帮助教师跳出坐井观天的怪圈,帮助他们在教育理念上实现转变,在知识储备上实现更新,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突破。

  课改是一项点多、线长、面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仅凭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感情远远不够。有的学校曾模仿建立学习小组、尝试开展小组学习,但问到为什么这样做却一头雾水,只知道别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这种不思考的盲目追随很难产生效果,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破解课改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把课改一步步引向深入。

  课改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法,本着“问题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解决”的原则,用问题引领思考。课改每前进一步都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学校要引导教师及时反馈,将问题归纳、分层、分类,回到课堂中去研究,在实践中解决、在探索中提高。理论与实践、困惑与教研,这些都应紧密结合,只有破解了学与用两张皮的问题,才能推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跳出“改头换面”的怪圈。课改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改变、成绩的提高等层面,一定要关注生命质量的提升,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因此,课改必须坚持做到3变:

  由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变为学习与学生的对话。传统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以讲授为主,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改变传统课堂,首先要让学生与学习直接对话,教师必须做到“6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讲打断的话,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讲暗示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打压的话。

  由“学科教师”的身份变为“教育教师”的身份。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创设情感场,从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包括他们学习与展示时的站姿、表情、眼神、手势、表达、语调……还应制定具体的规则与标准。

  由改变课堂形态变为改善课堂生态。许多教师认为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课堂有小组,前后有黑板,教师走下来”。由于缺少理念支撑,许多课堂出现了小组学习乱哄哄、教学进度完不成等现象,也进一步导致了教师课改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其实,课改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共生的学习生态环境。课改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享受精神成长;促使每一个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理辅导师、人生规划师;实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场、生活场、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要跳出3个怪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生态
让预设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