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生态
□ 徐 洁

  互联网将对课堂教学产生哪些具体改变?走进山东省齐河县第三中学的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边界、学习方式、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理念结合在一起,创生了全新的课堂生态。

  互联网将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这意味着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那么,如果落实到课堂上,互联网又会带来哪些具体而微的改变呢?

  走进山东省齐河县第三中学的课堂,只见教师、学生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或iPad,讲台上设有大屏幕。

  这节课是教师邢明月执教的语文课《狼》。配套的“资源包”中既有名师的讲解,也有挑战性问题设计,还有练习题供学生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学生课前借助导学案与视频先进行自学,系统数据显示学生难以掌握的字、词、句,这些内容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然后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则带领学生攻克重点难点问题。

  据齐河三中校长段风玲介绍,学校的课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利用导学案与微课程在家自学,第二阶段主要是课上的小组展示与提升归纳。第二阶段分4个环节:检查反馈—展示点评—合作提升—归纳反思。

  改变学习边界,学生成为中心

  传统课堂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相对分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内。借助信息技术的新课堂突破了教室这个有限的物理空间,让学习更加开放。学生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帮助,学习不再像原来一样只发生在课堂上,而是会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齐河三中的学生只要上网就能在线预习、在线学习、在线检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伴沟通、与教师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学校的课堂成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无限延伸的课堂。

  在家里,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书籍阅读、资料搜索、问题解答、资源应用、在线测评等活动,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上,有了电子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测评结果的反馈,引导学生以互助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程,并在小组内探究、交流;也可以直接调用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任务与材料,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任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学生王明宇说:“我原来预习时找不到重难点,现在有了互联网,就很容易知道重点难点在哪儿了。在预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课堂上就重点听自己不会的地方。”

  改变同步学习,突显个性学习

  学生的学习步调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学得快一些,有些学生却要仔细琢磨之后才能理解。当然,理解得快慢并不代表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只是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而已。但面对现实存在的差异,传统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段做着同样的事,“一刀切”式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变化中的需求。被动学习的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处理信息更加积极主动,互联网让个性化教育唾手可得,无论知识还是机会,都能更加公平地被学生获取。

  教师杨玉明深有感触地说:“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视频等全新的概念,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素养,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知识很难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学生必须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去寻找。

  信息化课堂中,基于iPad的小组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一直盯着电脑屏幕,而是要不断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尽可能地完全掌握知识点。这种网络学习是基于学习数据的分析学习,更具自主性、针对性与个性化,学生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主动性。

  学习的开放性让教师的课堂地位下降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输出者。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知识更新与能力培养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可能在许多方面会掌握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教师不得不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以前所说的“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的观念被颠覆。教师与学生同时拥有浩瀚的知识海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提高,提升个人素质与业务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成为知识海洋中的“弄潮儿”。

  改变学生习惯,回归教育本真

  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是学生天生的需要,越自然而然地发生,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时,不应一味地吸收知识,而是应该探索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互联网课堂为学生腾出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进行开放式的思考与创新。

  前置学习的高效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展示中增强了底气。学生在讲台上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情形已成为“新常态”。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的性格也改变了,原先不爱说话的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畅快地表达思想。学生的个体责任感也增强了,原先对自己学业漠不关心的学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曾经懒散懈怠的学生变得刻苦努力。学生性格的改变成为成绩提升的动因。

  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持,还需要一定的数据保障。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对研究对象开展全方位研究,可以对受访者进行大规模调研,甚至可以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加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张毅骁说:“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制作课件、上台展示。制作课件时,我们共同商量、互相帮助,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

  教师张倩认为,“互联网课堂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家长则反映,“孩子使用了学习软件后,回家自学的积极性提高了,不用家长反复督促了”。

  互联网推动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学习方式个性创新、学习管理过程监控、学习信息存储、教育评价科学多元。网络时代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首要,要努力使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天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挖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尊严。

  当然,即使在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优秀教师的讲授依然不可或缺,那种试图用机器取代教师进行教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会给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扬长避短,让新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突破。

  (作者单位系齐鲁师范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要跳出3个怪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生态
让预设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