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暑期专刊·预见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强,则课改兴
□ 王元华

  课改走入深水区,教师的发展问题凸显出来。崔其升校长曾公开宣称,制约杜郎口中学发展的是教师的发展问题。

  其实,从一开始,教师的发展就是课改的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培训基层骨干教师开始的,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到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关系等,系统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其中道理非常简单,课改从一开始到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

  当课改的深入发展急切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时,我们才发现教师的发展没有跟上来。当学生对话已经成为常态,如何减少无效对话、增加生成性对话?当几套教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地摆在眼前,如何根据学生与教师的需求整合与萃取?当教学明显地受制于教育与管理,如何把教学与教育连为一体,整体推动,整体受益……这些深层次问题,无一不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检验,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教师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还必须是可持续性发展,越是到课改后段越发清晰。

  课改之初,基本理念的变革可以帮助教师赢得质性突破和政策性支持,教师不用担风险,不用挖空心思地寻求自我突破;课改深处,基本理念很难给予具体指导了,教师必须在已经启动的动态变革中全面反思、自我摸索、自我突破。

  课改之初,教师可以凭自己的长处尽情发挥,很快占领课改高地,赢得特色与个性;课改深处,决定教师能不能负重前行的,是自己的短板。

  我们可以反思两个习以为常的现象。一是某个教师看起来课上得一般,但学生就是喜欢他和他的课,考试成绩就是好;二是某个教师上课很有特色,很有才华,但学生只是敬畏他,并不喜欢他,班级成绩也并不特别突出。为什么?前一个教师看起来不突出,但没有短板;后一个教师看起来突出,但有明显的短板。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做人问题,是人格魅力。课到深处是人格,师到高处是人格,经师易求,人师难遇。

  这里反映出一个深层的教育哲学问题。传统教育阶段,教学基本不分科,学习担当着“建国君民”的重任,“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读书是为做人服务的,教师是要全方位教育学生的。

  现代教育阶段,分科教学越来越精细,文化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越来越专业了,教师的作用全方位缩水,教师蜕变为一个教书匠,那时候知识被神化,凌驾于做人之上,似乎只要拥有知识,才会拥有人生。

  到了21世纪,通过否定之否定式的反思与后现代的解构,以人为本又成了教学的基本取向,知识不仅要为人生发展服务,而且要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以人性的发展、素养的提升来提升文化知识学习的成效。21世纪的“人”化教学,似乎与传统教育教学一样,但其实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是融入了众多科学知识和人生经验之后的返璞归真。两个“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我们的教师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就是发掘知识中的“人”性、“人”格,由“人”性、“人”格引领学习发展和人生发展。还是“做人”,但现在的“做人”科技含量高多了,知识容量高多了,变动因子更多了,建构作用更大了。

  面对这种急迫局面,成就教师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尤其当课改处于深水区,教师的自我发展极其需要,而国培、省培又不能给予时,只有成就教师,才能成就课改。

  (作者单位系陕西师范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 策划者说
走向创客式学习
链接
学习的自主度决定课改的成熟度
教师强,则课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