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玉贤和他的乡村文学社
□ 特约通讯员 马广伟

  “作为徐州市几百所村小中唯一的四星级文学社团,你们名副其实!”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平安校园验收活动中,一位兄弟县市教育局的领导参观了该市马陵山镇陈楼小学的文学活动室后,连说了三个“震撼”,并发出如此赞叹。徐州市一位中心小学校长现场电话通知该镇的所有小学校长前来观摩。当几位校长风尘仆仆从几十里外赶到时,这位中心小学校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学习人家的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能做出这么多、这么好的事情来吗?”

  当天,陈楼小学校长屈树宝隆重地向全体观摩人员介绍了他们学校一位普通的教师——宋玉贤。他说,“没有宋玉贤10年的坚持,就没有我们这个文学活动室,就没有我们陈楼小学的文学梦。宋玉贤就是我们乡村学校的教育家!”

  宋玉贤是谁?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我给你唱支歌吧!

  宋玉贤,江苏徐州人,自1988年从运河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陈楼小学工作。学校与镇区相距七八里,中间隔着沭河,学生大多家境贫困,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宋玉贤10年前开始创办《春笋报》,带着孩子们读书写作,以文学启蒙一个个乡村少年的求知之旅,矢志不渝追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宋玉贤几乎教过小学的所有学科,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口皆碑,可是最让教师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创办乡村文学社的故事。

  多年来,宋玉贤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为了让学生爱读善写,2005年3月,他创办了《春笋报》,引领学生读书,鼓励学生写作,有意将读和写化为乡村孩子生命腾飞的翅膀。

  《春笋报》每月出一期,每期刊发30篇文章。从审稿、编辑到校对、发送,事无巨细,全部由他一人完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这些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

  那还是10年前的一个星期天,宋玉贤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栽插完水稻之后,为了不耽误《春笋报》的出版,连家也没回,就直奔学校进行审稿,然后再送到镇上打印。打字员打字时,他就在旁边校对。深夜11点多钟,打字员忍不住打起了哈欠,并且说自己太疲劳了,不能继续工作了。为了不误发稿,宋玉贤急中生智,他说:“我给你唱支歌吧!看看能不能帮你解解乏。”于是,宋玉贤扯起喉咙给打字员唱起了歌。打字员也不好意思说累了,一直工作到凌晨……

  “刊稿纪念证”的故事

  走进曾获“新沂市十佳文学少年”称号的张祥的家,他的床头贴满了“刊稿纪念证”,上面写着作品名称、刊载期号,还有校长、总编辑以及导师的签名。张祥说:“我曾是《春笋报》的明星作者,看到刊稿纪念证,我就特别想读书、写作文。”

  “哥,你有这个吗?”即将师范毕业、正在学校实习的曹首信笑着说,他妹妹现在已经上初中了,但她常常拿在陈楼小学学习时获得的‘刊稿纪念证’在他面前炫耀。“其实我也是《春笋报》的受益者,记得我第一次在《春笋报》发表的征文题目叫《雪》,那篇文章获得了二等奖。”从那时起,曹首信爱上了读书。如今每逢休息日,他都会泡在运河师范学校的图书馆里。

  在陈楼小学的宣传橱窗里,醒目地张贴着一张二十多个孩子手持“刊稿纪念证”的合影照片。宋玉贤说,每一期《春笋报》出炉,所有的作者都会受到这样的礼遇。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热爱文学,宋玉贤想了许多办法。他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思考生活,带领学生巡礼校园,观察花草树木,走出校园,探访社会生活,将思绪放飞自然,用心灵探寻社会;他联系相关单位为学生办理“马陵山旅游证”,让学生欣赏当地优美的山川,阅读记录着乡土文化的书籍,感受文化浸润,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多种形式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了文学的世界,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十余年来,宋玉贤指导的学生习作有300余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获奖200余人次。“三年级时我第一次拿作文给宋老师批改,他非常和蔼地给我讲读书、写作的好处,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至今我已经发表好几篇文章了。”宋玉贤的学生庄佳佳说。

  文学活动室中的“播种”

  走进陈楼小学的文学活动室,《春笋报》自创刊以来的各期报纸琳琅满目,按时序依次排列开来,场面蔚为壮观。除了刊登学生习作外,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节日,宋玉贤都开设专版刊登纪念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我不是纯粹地办报纸,我是想以写促读,带动书香校园建设,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宋玉贤这样表达他组织开展文学活动的初衷。

  一期期报纸、一张张奖状,凝聚着宋玉贤无尽的汗水和智慧。

  “十余年来,每天中午宋玉贤都在文学活动室带着学生背古诗、讲故事,指导学生读书写作。”教师沈冬梅说。

  “我帮《春笋报》打字录稿,因为打字速度快,会出现一些错误,宋老师拿回家反复校对,有时12点都睡不了觉。他追求完美,稿件里哪怕有一点差错都不会放过。”教师马影这样评价宋玉贤。

  教师们还纷纷说,宋玉贤自己也是热爱读写的人,在《师道》《徐州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在学校,一听说要找宋玉贤,人们通常的回答都是“在阅览室里”。

  而宋玉贤自己讲述的一个故事似乎更能够让人体会到坚守的意义:一个叫陈彤的高三学生寒假期间来校看望老师,宋玉贤把他多年前写的读书笔记找给他看,他非常激动,拿出手机一张一张拍成照片保存下来。他现在是新沂市第一中学的优秀学生,性格阳光,语文成绩特别好。

  “只问耕耘,不求收获。乡村文学社就是一个播种的地方,你今天播下一颗种子,说不定哪天它就发芽了呢。”宋玉贤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沂蒙乡间“雨燕”飞
宋玉贤和他的乡村文学社
河南邓州:“梯状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大提升
话题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