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 朱有明

  为什么读经典?对教师来说,读经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

  康德在《论教育学》中开宗明义:“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教育是由前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进行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

  同样,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写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教育如此重要,而正是这些书籍带领我们进入教育经典著作的自由王国,让我们摆脱对教育的狭隘理解和偏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写道,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教育应该极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该书提出一个“教育预见”的观点,当前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批判地思考,学会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

  最近,我在读《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此书让我思考了教育与课程、家庭、社区、政治和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作者古德莱对美国教育的批评极为尖锐,但对学校改革的前景相当乐观。最可贵的是他高瞻远瞩,为学校教育的未来设计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他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我们不能依赖学校和大专院校为孩子和青少年培养民主性格与品质,那我们还能指望谁呢?

  通过读教育经典,让我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做教师?尽管当前许多人认为,教师只知道怎么备课,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照本宣科,用标准化考试评估学生,但许多教师其实也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我之所以选择做教师,是因为受父亲和恩师的影响,我看到了他们的信仰,相信教育能为这个社会里被边缘化的人带来知识和经济上的希望。

  通过读教育经典,让我听到“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样的质疑声时,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人说,学校把孩子训练成雇员和消费者,你就应该把你的孩子教成首领和探险家;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自己的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这样的声音难道不值得听吗?

  通过读教育经典,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自身的认同。正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指出的,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这样的特征:“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他告诉我们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找回失落的心灵,突破教与学的悖论,构建教学共同体,坚持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为什么要读教育经典,因为它能穿越时空。在我的书架上,有一套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如曾提出“中国教育需要一种哲学”的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卢绍稷的《教育社会学》、社会学开山鼻祖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读完你会发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教育生态在变化,可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从未落伍,依然熠熠生辉,惠及后人。

  (作者单位系深圳科学高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面对心灵的角落
与经典相遇
做一名“特别”的政治教师 
班主任如何培养
“得力助手”
读书恰是一种贵族行为
校园拍客
不忘初心
当数学遇到诗歌
通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