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王子》里的成长教育
□ 胡 祥

  动画版的《小王子》,虽然保留了原著的情节,但在作品的主题上,却更多地融入了关于儿童成长教育的探讨。它更像一个教育故事——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小王子,但至于小王子会长成什么样,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

  故事中的小女孩,自小成绩优秀、乖巧听话,但其实是一个早早地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的孩子。在电影的开始部分,许多画面都特意用方方正正的构图来呈现,象征着对小女孩的心灵禁锢。从表面上看,小女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接受并消化固定的知识特别快,是典型的优等生,也是家长和教师最喜爱的类型。但是,当真正需要展现思辨能力和自主能力的时候,这种表面上的优秀却像泡沫一样脆弱地破灭了。比如,在紧张的入学面试中,面试官问小女孩,你长大了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乎是校园教育的第一课,本该是一个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答案的问题,也应寄托着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但是,小女孩却机械地背起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完全“驴唇不对马嘴”,最后遭到淘汰。回想我们的校园,多少孩子也是如此,照葫芦画瓢的能力很强,但真正去思考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却很少。

  在电影中,小女孩的一切已经被母亲规划好了,连每年的生日礼物都被写得清清楚楚,像日历一样挂在墙上。童年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是无拘无束的,是充满幻想的,但这种过多的人为安排,导致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快乐,人生也变得非常乏味。此时,住在小女孩新家隔壁的老飞行员出现了。飞行员是一个老顽童,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对蓝天充满了向往。小女孩被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所吸引,之后在飞行员的讲述中,深深地迷上了小王子的故事。

  事实上,电影里的小王子象征着一种尚未被成人进行过多干预的纯真,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小王子游历了几个星球,遇到了喜欢统治一切的国王、自大狂、沉迷金钱的商人……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丑陋缩影。小女孩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她读懂了这个故事,她能看到,如果按照母亲设定好的路线成长,她可能就会变得像故事中的这些人一样无趣,成为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人。

  于是,小女孩和老飞行员成了忘年交,小女孩喜欢这个虽然年迈却依然能够不顾别人异样眼光、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飞行员。在飞行员的影响下,小女孩开始突破一些母亲给她设定的条条框框——一向乖巧的小女孩,为了开飞机去见病中的老飞行员,居然翻身跳下楼房。当小女孩驾驶着飞机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上空,那种可以横冲直撞、毫无羁绊的畅快感觉,不仅让她明白自由的意味,也让她明白自己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比于原著,电影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尾的设置。小女孩遇见了长大后的小王子,此时的小王子已经沦为一个屈服于巨大商业集团的清洁工,无比平庸,为了一把笤帚的丢失都能懊恼不已。更为可恶的是,小王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小女孩,导致小女孩被邪恶的教授抓住。小王子品格中的高尚、纯真、善良所剩无几,小女孩也体验到成长的残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初心,始终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奋斗。

  电影里有一个很有教育意味的画面:邪恶的教授声称要帮小女孩快速成长为成功的大人,于是将小女孩绑在一张课桌上,差一点就将她推进流水线的生产车间。这其实是对现实教育的一种隐喻和批判,不尊重儿童的真正需要,不关注儿童的内心情感,设置过多的限制,就会将儿童的特质打磨掉,剩下的只是流水线上无差别的产品。其实,我们应该很清楚,成功其实更偏向于那些能够突破常规、勇于尝试,心里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王子的人。

  (作者单位系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小王子》里的成长教育
风尘入指
征稿
豆腐之美
古人的读书与养生
《俯仰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