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如何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非遗”请进校园,用课程留住民间“绝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非遗担当

  “1+X”,加出地方文化

  秦宇航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维扬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学校发现他说扬州评话很有天赋,就联系扬州评书名家杨明坤,让秦宇航成了他的小徒弟。在名师的指导下,秦宇航成长迅速,他表演的作品《三碗不过冈》深受好评,成为蜚声校内外的“评话达人”。

  如今,邗江区推进“1+X”非遗校本课程模式,每所学校重点建设好1个全员参与的地方文化课程,X个部分学生参与的地方文化课程。各学校积极将扬州传统文化的因子融入国家课程,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之路。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将剪纸课程与美术课程有效融合,每学期用四节美术课进行剪纸教学,低年级学生了解剪纸、欣赏剪纸,中年级学生练习剪纸,高年级学生练习剪纸创作。同时在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中加入扬州历史、英雄人物、地方文化等元素;在音乐课程中加入民歌、声乐等内容,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扬州八怪”作品赏析、扬州剪纸等内容。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领略地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过几年发展,运西中学的舞龙、汊河小学的泥塑、杨寿学校的绳艺、美琪学校的扬剧、公道小学的腰鼓、黄珏学校的漫画、邗江实验学校的扬州民歌等,已经成为精品校本课程。去年,邗江区在古邗沟畔的大王庙广场举行了首届扬州传统文化节暨2500年文化寻根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扬州传统文化一条街”引来嘉宾和广大市民围观,由师生们演绎的扬州木偶、剪纸、面塑、扬剧、民歌、评话、民间传说、竹西诗词、西湖纸扎等独具扬州文化魅力的艺术展示,让观众啧啧称赞。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非遗项目,许多学校设立了各具特色的体验馆:公道中学有扬州画派艺术体验馆,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有扬州剪纸体验馆、琴筝体验馆,育才小学西区校有扬州雕版印刷体验馆,邗江实小有扬州民间故事体验馆,维扬实小北区校有扬州手工技艺体验馆,公道小学有扬州刺绣体验馆,梅岭小学西区校有扬州戏剧体验馆等,这些体验馆让学生们在听、看、探、赏、玩等体验活动中喜欢上各种非遗传承项目。(刘冠霖)

  一把剪刀,“剪”出民族自豪

  “今年春色好,应为剪刀催”。一把剪刀,顷刻之间即在一张红色薄纸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这种指尖上的剪纸艺术,也许你会在电视上、艺术馆经常见到,而从去年5月开始,安徽省宣城市第三小学开办的特色课堂——“非遗进校园”,让许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指尖上的艺术。

  剪纸进校园,特色入课堂。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第三小学广泛培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学校立足一校多品,将皖南剪纸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提升了办学内涵,而且形成了办学特色。

  在学校的美术教室里,20多个学生正认真地听教师曹锐的介绍,内容是如何剪出贴在黑板上的“三瓣花鱼”。在20多分钟的时间里,曹锐用最通俗易懂的讲解,教授学生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台上教得认真仔细,台下听得聚精会神。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曹锐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们喜欢并学好这门传统艺术。

  通过学习剪纸的相关知识,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剪纸的方法与步骤,而且能够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创作剪纸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自豪感。

  去年,第三小学校成功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剪纸进校园项目学校。随后,学校制订了年度传承活动规划,明确了传承方式、进度和安排,并将皖南剪纸作为学校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纳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并成立了兴趣小组。学校由专人负责对剪纸理论与技艺进行指导和传授;邀请皖南剪纸非遗传承人彭清定期到学校开展现场教学,传授剪纸知识和技艺。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皖南剪纸馆进行课外交流,利用校园艺术节、重大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邹斌)

  寓教于乐,延续民间艺术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山东省莱芜市农高区杨庄中心中学结合自身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已开设葫芦文化、剪纸等特色课程,受到学生及家长的赞誉。

  葫芦工艺和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貌。杨庄中学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将“走进剪纸和葫芦文化”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进行开发。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系列,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

  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项目有更深刻的了解并掌握基本技能,杨庄中学重视实践、强调创新,让学生走访民间老艺人,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用手中的画笔和剪刀刻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图像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非遗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学生们兴趣很高。从描摹到剪刻,从风景到人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葫芦文化,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多样化资料收集,并亲自种植葫芦,写出自己的种植日记。以中国瓷器文化为载体,经过一道道工序,亲手描绘一幅幅精美的葫芦画,制作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葫芦器材和艺术品,让学生体验动手的乐趣。教师们表示,只有亲自去体验、动手,学生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据《扬州晚报》、宣城新闻网、莱芜文明网综合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向谁提问
非遗担当
抬起头仰望“星空”
征 稿
创想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