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思想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课堂,
让学生会学还是想学(一)
□ 本期主持 王占伟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在进行一些适时的变迁:从“把学生教会”到“让学生学会”,再到“让学生会学”……现在,也有人提出,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让学生想学”。那么,现代课堂教学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定位于“让学生会学”,还是“让学生想学”?

  ———————————————————————————————————

  从会学走向想学

  课堂教学改革改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彻底走出灌输式教学的误区,其根本性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迷茫或缺失:把学生教会,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

  无论是“教会”“学会”还是“会学”,都无法在根本上触及教学的本质。“会学”也并非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真正理想的教学境界。

  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想学”。2001年美国时任教育部长曾经说过:“2010年要求最高的10项工作,在2004年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现在要使学生做好准备,毕业后投入现在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来未想到的问题……”

  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知识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受此影响,教育教学的方式和目标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数字时代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对知识的占有,而是知识的选择与应用。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不用教师传播知识,他自己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知识;没有教师传授的方法,他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与途径。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会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会学是想学的驱动器

  想学习是每一个正常学生的天性,会学习却需要后天不断训练和培养。

  真实的学习应该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学习三个方面。目前课改理念的核心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只发生在课堂,学生不再仅仅依赖教师、教材或教辅来维系学习。学生能够筛选信息、学会整合分析数据、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显得日益重要。而这些仅仅依靠学生“想学习”的情感因素,没有科学有效的“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是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全面转型的。

  显然,今天的教师已然不是知识的化身了。直面和关照学生的真正兴趣和情感,创造机会让学生生成观念、敢于质疑,尊重学生选择和学习习惯,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从内部得到拓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学习工具对接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这些“资源、工具、方法和能力”,会把学生引进一个比他们的经验和自我世界更宽广更有价值的学习空间。

  促进由激励学生“想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习”的转变,是未来教学改革是否有效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会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技能,是学生一生的生存财富。  (北京市育英学校 李志欣)

  

  想学大于会学

  有人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哪个重要?哪个次之?哪个再次之?应当说,它是一个完整目标的三个维度,三者对立统一,相辅共生。如果站在立德树人的课堂高度看,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首要,过程与方法第二,知识与技能第三。

  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问题,即“想学”;过程与方法解决的是学习途径与策略问题,即“会学”;而知识与技能,则是学习的内容、育人的载体,即“学会”。所以,想学>会学>学会。

  为什么“想学”比“会学”更重要?因为“想学”是“会学”与“学会”的基本前提与逻辑起点。一个学生如果本人不想学,不愿学,甚至厌学、恨学,那么无论教师教他多少知识,授之多少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的!

  “想学”有四个要素:梦想、兴趣、信心、激情。梦想是动力引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心是精神支柱,激情是燃烧的火炬。这四个要素,也是唤醒学生“想学”欲望,点燃与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力抓手。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一旦醒来,便会释放无穷的学习力和学习智慧。  (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夏书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现代课堂,
让学生会学还是想学(一)
高效课堂的八字箴言
另类实践背后的教育真经
无限相信学生是最美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