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西梅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最可贵的特质,那就是对孩子深切、无私的爱。
王西梅:留守儿童的“校园妈妈”
□ 特约记者 李见新 □ 通讯员 张本宝 安 稳

  “家里有俩孩子,学校数十孩子,教书育人,知寒知暖,你将‘妈妈’角色一直加码。播几多关切,必收获几多感激,你是‘校园妈妈’——最美教师王西梅。”

  这是2015年9月6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组委会给王西梅的颁奖词。

  从教16年来,从乡村学校到县城学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想方设法照顾一个又一个留守儿童,以微薄的收入资助他们吃饭、穿衣、上学,帮助他们走向快乐、阳光。为给留守儿童营造优越的成长环境,担任农村小学校长期间,她亲自拉砖头、运灰浆、栽花草、建校园。

  她,就是被大家称为留守儿童的“校园妈妈”的王西梅,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因为关爱留守儿童 差点被当成贼

  2007年,王西梅在郸城县东风乡大树张小学任教。留守儿童梦娇读一年级,寄养在姥姥家。王西梅见梦娇可怜,经常把她带到家里与自己的女儿一起玩,给她辅导功课,买吃的、穿的。三年级时,王西梅成为梦娇的班主任,因为梦娇的姥姥常年多病,王西梅就把梦娇接到自己家。

  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孩子的幸福。同样感受到幸福的,还有许多学生……

  女生曼路的母亲严重智障,父亲每天带着5岁的弟弟外出捡破烂,一出去就是一天,曼路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靠邻居尹奶奶照顾。了解这一情况后,时任大树张小学校长的王西梅召开学校班子会,免除了曼路的学费,还给她买了新衣服、书包和学习用品。周末,王西梅带着方便面、火腿肠、牛奶去看望曼路,临走时塞给尹奶奶200元钱,让她照顾好曼路。以后每到寒暑假,王西梅都忘不了和爱人一起,带着衣服、面包、牛奶等去看望曼路。

  学生桂君,家里只有三间破旧的砖瓦房,连个院子都没有。从2006年起,王西梅就开始资助她,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中。桂君上高中时,王西梅每个周末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去学校看她,临走时还要给她留下100元生活费。桂君考上大学,王西梅可高兴了,赶紧给她送去2000元学费。

  可是许多人不知道,王西梅其实并不富裕。她的爱人心脏不好,去年连续住院两个月,加上家里盖房子,欠下四五万元的外债。但让王西梅感动的是,无论家里怎样窘迫,爱人一直理解她、支持她:“家里的困难是暂时的,这些娃儿的教育是一辈子的,咱该管还要管。”

  这不,今年春季开学前,王西梅叫上她的几个“编外儿女”——桂君、梦娇、岩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买完东西,爱人有事付完款拿着小票先走了。在超市出口,验票员把带着东西的王西梅和孩子们拦住了。验票员一脸疑惑:“这个女的挺年轻,几个娃儿多半也不像她的孩子,难道是一个偷窃团伙?”王西梅怎么解释都没用,无奈又打电话让爱人把小票送回来。验票员这才信以为真,不禁感慨地说:“这年头,像这样的老师真不多见,对学生比亲妈还亲啊!”

  说起这段“糗事”,王西梅一脸笑意。这些年来,为了资助和照料贫困留守儿童,周围人的不理解也好,个人所受的委屈也罢,王西梅都毫不在意。

  “留守儿童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父母的关爱。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做心里觉得踏实。”王西梅说。

  关爱但不溺爱 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一天,学生岩岩的妈妈打电话给王西梅。岩岩的妈妈在江苏工作,希望让孩子在老家就读,拜托王西梅照顾。

  就这样,岩岩住进了王西梅家。与岩岩一接触,王西梅才发现,这个孩子需要教育的地方太多。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岩岩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放学回来,把脏衣服往床上一扔就看电视;该吃饭了,喊她四五遍,仍像没听见一样只顾盯着电视;把饭端到她面前,胡乱吃两口了事;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作业拖拖拉拉……

  对岩岩的教育,就从点滴生活小事入手。王西梅教育她,要体谅和理解父母,要懂得生活的不易,要珍惜食物,尊重别人的劳动;要待人有礼貌,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洗衣服、刷碗筷、打扫房间、规划学习……

  一段时间下来,岩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成了一个懂事、受欢迎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神奇变化,岩岩的妈妈感动得无以言表。

  “对这些孩子最好的关爱,不是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真得像妈妈一样唠叨着,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从生活小事上教育他们。”王西梅笑着说。

  正是因为把留守儿童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每次他们犯了错误,王西梅也绝不纵容,像妈妈一样批评教育他们。一次,梦娇和王西梅的儿子一起看电视,因为抢夺电视遥控板,梦娇把王西梅儿子的手抓出了血。王西梅随口说了一句:“梦娇,你是姐姐,怎么不让着弟弟。”梦娇气鼓鼓地说:“你批评我好了,反正我从小挨惯了批评。”

  梦娇的话让王西梅心里一颤。她明白了,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梦娇的心灵变得脆弱而敏感,也特别渴望受关注。为了让梦娇走出心理阴影,王西梅在平时的相处中更为细心,注意多鼓励她、肯定她,给她多一些关爱。同时也心平气和地引导她,要学会与人相处,有了不高兴的事多与周围的人沟通,而不是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少被爱,没有安全感,造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健全,普遍表现为冷漠、自私、多疑,并带有攻击性。”郸城县教体局干部崔萍分析说,“王西梅能够关注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从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予以引导,对这些孩子长远发展很有好处。”

  从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里 感受到由衷的幸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辛勤付出的同时,王西梅也收获了爱的回报。

  现在,每逢节日,学生桂君都会像对自己的妈妈一样,给王西梅寄来小礼物:水果、粽子、食品……礼物虽小,让王西梅感动的是学生这份珍贵的心意。每次收到桂君寄来的礼物,王西梅都会与家人和留守儿童一起分享。

  在王西梅的教育下,这些留守儿童都有了可喜的成长变化。如今,梦娇在她的家里像大姐姐一样,学会了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王西梅工作忙的时候,梦娇在家做饭、操持家务,督促弟弟妹妹写作业、按时睡觉。

  实际上,除了住在家里的几个孩子,王西梅还有更多的“编外儿女”,孩子们从学习到生活的点滴需要,她都时刻关注。哪个孩子家庭贫困,她悄悄买学习用品送过去;哪个孩子衣服破了,她帮着缝补……她的工作日记中,满满地记载着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轨迹;她的手机里存着许多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QQ好友名单里有这些父母的号码,及时地与他们沟通联系,共商孩子的成长。

  去年春节,梦娇的妈妈回来了,握着王西梅的手泪流满面:“王老师,您替我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等梦娇长大了,我一定让孩子为您尽一个女儿的责任。”

  如今,王西梅的家里仍住着5个孩子,工作之余还要照料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王西梅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很累,但王西梅说:“每天回到家,看到五六个孩子围在一起抢着吃饭,看着他们纯真的笑容,由衷地觉得,我是最幸福的妈妈。”

  王西梅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最可贵的特质,那就是对孩子深切、无私的爱。

  爱是有感染力的,是可以传递的。2014年,王西梅调到郸城县实验小学。她在学校发起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全校留守儿童和贫困生档案,制定了规范的帮扶制度,带领全校教师一起关爱这些孩子。

  因为事迹突出,王西梅先后获得郸城县十佳校长、周口市“最美教师”特别奖、河南省首届“最美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

  “作为教师,有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像王西梅那样,用大爱向学生传递温暖,呵护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王西梅:留守儿童的“校园妈妈”
师范教育要真正姓“师”
上海青浦:构建现代教师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