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教育
不可“断章取义”
□ 胡欣红

  针对网上流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指责,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发布声明,称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教材中不存在“贬低中国人的问题”。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之前,相信许多人早已读过相关文章。具体而言,所谓“西化”的依据是教材中有大量外国作者的文章以及大量的“外国好人好事”,而中国人基本都是“贪睡不守时”、“自私小气”等负面形象。对此,有人质问:“人教版教材里的这些导向,究竟是要把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导向何方?”

  为正视听,人民教育出版社声明中列举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题材选文的详细占比情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2册,选文520余篇,涉及外国题材的文章80余篇,约占15%。同时还明确指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歌颂和赞扬我国优秀人物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成公主进藏》、《曹冲称象》等。这样有理有据的回应,孰是孰非,相信公众自会了然于胸。

  其实,即便人民教育出版社不予以回应,对于这种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式的文章,稍有见识的公众都不难辨别是非。诚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声明所言,教材所选取的外国题材主要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等为主题的文章,“涉及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白求恩,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世界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人虽有国别之分,但精神是相通的,真善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尤其是那些人类文明的成果,更是超越了国籍种族,具有永恒的价值。在世界日益融为一体的进程中,对涉及外国人和事的文章如此“感冒”,难不成是想开历史的倒车,回到严守“夷夏之防”、“中西之别”的时代?

  “奇文”本身不值一驳,但其何以能掀起不小的“风浪”有待深入探究,是恶意炒作?还是别有用心?好端端的语文教材被“妖魔化”,是何居心?

  联想到鲁迅文章每次“进出”中小学教材,总会引起风波,不少好事者纷纷就此进行评判,但他们却不知道鲁迅文章在中小学教材中是基本不变的,没有存废之说。仅是为了评论而评论,这是无视教育规律,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当警惕。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掌掴教师,不信任是根
家庭教育
岂是简单说教
公开课为何惹教师反感
评论教育
不可“断章取义”
征 稿
如此科研,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