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中的“乱”
□朱凤书

    课堂座位形式的改变让刚开始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由原来只能看到同学的后脑勺到现在可以面对面说话,这样的变化是巨大的。

    自由、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但是课堂上却经常出现不断说话的现象,也经常接到学生的“投诉”:“×××总是捣乱”“×××总是抢着说,不让别人发言”“他们总是吵来吵去”……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法有效进行。那么,如何解决课堂中的这些“乱”?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课堂规则与之匹配,在以“交流”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制定怎样的课堂规则才能让交流更有效?

    倾听规则。在诸多合作学习技能中,倾听应该放在第一位。倾听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学习技能,我们所制定的倾听标准是“眼光追随”“边听边思考”“知道他在说什么”“不打断别人发言”。

    小组交流的规则。课堂上的吵闹主要出现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要仔细了解小组学习出了什么问题。例如,有的小组出现“话语霸权”现象,一个人独占小组发言时间,其他人没有机会;有的小组每个人都争吵着说自己的意见,别人发言没有耐心倾听;还有的小组成员嘲笑、批判别人的不同观点;也有的小组借机开小差,聊天说笑……

    面对诸多情况,教师需要在班级明确小组学习的基本规则。我与三年级学生一起制定的规则是“声音小”“有顺序”“人人参与”。这些规则保障了每个小组在交流时安静、有序,每一个成员都有均等的发言机会,时间使用合理,发言者不被别人打断。规则确定之后,要将落实情况作为评价小组学习效能的重要依据,引导小组进行反思,促进规则的使用,并逐渐使学生形成习惯。

    例如,三年级6班组建小组后的第一节课上,为了避免小组交流时的“混乱”现象,交流前我对全体学生说:“接下来我们要利用小组学习解决刚才的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这个任务,谁说一说小组交流时怎样做会更好?”“不能争吵”“让每一个同学都发言,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方法”“一个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做自己的事情”“如果认为别人不对,要讲清道理”“声音小一些,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全班分享规则。小组交流后分享什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都会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讨论进行总结,整理出小组成员的共同观点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分享环节,发言人要对组内达成一致的观点或不能统一的观点进行汇报交流。

    怎么分享?全班分享时,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发言人,有的配合展示学习资料和成果,有的负责写板书,当然每个人还要适时为发言人做补充。

    发言人要做到充满自信、声音洪亮,发言过程中可以借助手势、实物演示等方法辅助自己的发言。而且发言人的语言要求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组认为……”“对我们组的观点大家还有补充吗”……在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思维火花。此时教师只需适时介入引导,更大的空间要留给学生。

    分享环节,其他学生的倾听和回应很重要,回应包括评价、补充、建议、质疑等。回应时要围绕当前讨论的话题或方法,不能跑题。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