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重建“思品”课堂
□ 耿 帅

    推荐理由:当前,学校德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面临实效性差、学生不喜欢等诸多问题。

    潍坊市推动的思品教学改革,不仅对思品教学进行了全新的顶层设计,而且创生了全新的三种课型,不仅改革了评价方式,而且能帮学生解决成长困惑。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改革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取得了育人的实效,破解了行业难题。

    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中国教育自古以来注重德育、注重做人。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教学内容纯知识化,机械记忆偏多,融入生活不够,学以致用缺失,学生“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现象严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究竟如何改变思品教学现状?

    时代需要怎样的思品课

    我们认为,育人、修身、养德,帮助孩子成为“人”,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困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做负责任的公民,应该是思品课的核心功能。

    如果思品课仍然停留在知识化的层面,甚至是单纯的强制灌输,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接受和内在认同,学生获得的“知”更多的是片段化知识,不能内化为真正认可的“体认之知”,与其生命很难发生共鸣。这也是当前学生“知行不一”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就开始了思品课改革的探索。改革伊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学情、教情调查,发放学生问卷7896份、教师问卷668份、家长问卷1120份、校长问卷102份,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22个教学问题,46个学生成长困惑。

    我们把这些问题投放到20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教师、学生定向问卷,在三个年级归纳筛选出“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各10个,在此基础上,遵循学生成长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把对育人具有更直接作用的道德、心理、法律的内容拿出来,每学期规划出四个“成长主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活动的形式集中进行品德教育,不再进行知识性传授和考查。

    “成长话题”的育人知识、方法支撑整合了初中学段的思想品德、公民教育、人生规划、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综合素质评价、社团资源等相关课程资源,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好地解决了初中学段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门类较多、内容分散交叉等问题。

    我们的思品课改旨在推动“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帮助学生解决好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关系,力求使思品课回归育人的价值追求,真正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

    重构思品课课型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对思品课进行了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了《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试行稿),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我们在充分把握初中阶段学生成长存在的问题、困惑基础上,构建了“基础·延展·实践”三类课型:基础课型围绕学生关注的话题,凝练成长主题,为学生释疑解惑,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延展课型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拓展延伸道德养成;实践课型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落实道德践行。三种课型互相支撑和补充,旨在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

    根据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课程设计规划,七、八年级各有8个成长主题,九年级9个成长主题。其中,七年级基础课型凝练了27个成长话题,延展课型凝练了15个成长话题;八年级基础课型凝练了34个成长话题,延展课型凝练了19个成长话题;九年级基础课型凝练了34个成长话题,延展课型凝练了24个成长话题。各年级的实践课每学年开展两次,上学期安排在“国庆节”和寒假期间;下学期安排在“劳动节”和暑假期间。

    以七年级上学期为例,我们拟定了适应、生命、交往、自强四个成长主题,分别命名为“我是初中生了”“珍爱生命”“让我们结伴同行”“促进自主发展”。这4个主题在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上参照现行的初中教材,但顺序做了调整,同时融合《人生规划》“确定初中三年的成长目标”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内容;《心理健康》“打开新生活的大门”“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心理辅导”“闭锁心理及其预防”“友谊使青春更灿烂”以及“熔铸自信、磨砺意志、勇对挫折”的内容;《安全教育》七年级第二单元《生命警示》、第三单元《平安走天下》、第四单元《消防安全》、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以及“学会辨别,谨慎交友”的内容;并与学校的入校课程、开学典礼、军训、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语文主题阅读、社区服务等活动等相融合,并有意识地将学生自身、教师、家长、社会的资源引进课程,呈现一种大德育的育人格局。

    用新课型重塑思品课

    毫无疑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落实在课堂,而面对课改,许多教师很茫然,整合后的三种课型应该怎么教?教学应如何顺应整合的要求?

    我们提出,基础课型的实施要着力改变照本宣科、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倡导“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及特点设置一系列教学活动,每项教学活动通过适当的教学情境展现出来,让学生借助同伴和教师的帮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游戏、操作等方式参与活动,在“参与—体验—感悟—践行”中明理、修心、导行,有效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2014年暑期,潍坊市17个县市区29个课改示范校的教师,根据规划确定的成长主题,进行了基础课型和延展课型的设计与研发,累积创编10万字的文字材料,200G左右的影像材料,下发各地各学校供参考使用。

    我们要求教师本着“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系列化”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潍坊广文中学备课组在教授“我是初中生了”时,就设计了“我的学习我做主”活动。通过两个活动达成育人目标:活动一:观察与思考,观看微课《学哥学姐对我说》《导师一席谈》《校长对我说》,边看边记录,说出哪个观点对你启发最大。活动二:讨论与交流,入学以来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欣喜和烦恼。请分享你的快乐,说出你的烦恼。(1)通过学习,我懂得了____道理;掌握了____知识和技能;学会了处理和解决____问题。(2)在学习上你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请你大胆说出来!我们共同支招,破解困惑。这样,通过借鉴别人、自我反思、相互帮助,学生真正解决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真困惑。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与自我、社会、生活联系,切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身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每个“成长主题”之后,我们依据学生的需要或育人重点设计延展性活动。延展课型是对基础课型的拓展、延伸和深化。课程呈现形式有:校园焦点聚焦、社会热点解析、时政专题讲座、手抄报编辑、主题演讲、搜集整理与共享、情景剧表演、观看影视片、学习交流分享会、我说我的故事等。每个“成长主题”之后落实一节延展课,一般在校内完成。

    实践课型要求教师结合每学期的“成长主题”,拟定多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采用研究性学习思路,借鉴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开展思品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走进校园、家庭、社区、企业、军营、社会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小组自行选择或拟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编制研究工具,最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发现解释问题—分析现有政策—编制解决方案—我们的计划行动”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作为小组的标志性成果在班级或全校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公示后计入过程性评价。

    新评价极具“人性化”

    在评价方面,我们遵循“道德评价要注重德育过程和道德践行”的评价原则,优化评价的育人功能,构建“多元·过程·等级”育人评价机制。

    我们鼓励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思品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行为评价和纸笔测试相结合,自主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日常行为考查相结合,体现全面、多元、过程性评价要求,既重视结果,又注重过程。

    我们提出,对学生在三类课型中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按照一定权重纳入学期评价。对于德育内容不考查“死知识”,而是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解决了成长中的问题,是否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参与体验了教学活动。

    一是观察评价。在基础课型的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态度、习惯、行为等,由此判断其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教师给予一定的等级,形成第一类过程性评价等级;在延展课型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展示并由全体学生评定等级,形成第二类过程性评价等级。这两类评价每学期期中、期末各开展一次,按照一定的权重转化为等级纳入学期评价。

    二是项目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课型实施中完成的研究成果,由师生组成评委会,按照标准(根据具体研究课题制定)分别打分,划定等级,形成第三类过程性评价等级。此评价重在评价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安全与防护能力等。此类评价每学期开展2次,按照一定的权重转化为等级纳入学期评价。

    三是多元主体评价。每个成长主题学习结束后,根据具体的德育内容设计测评表,每个测评指标按照达成度设置四个等次:好、较好、一般、未达成,分别由学生本人、同学、任课教师(有条件的也可让家长参与)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四是纸笔测试。改革考试内容形式,让考试也能育人。心理、道德方面的知识相对集中在七、八年级,纸笔测试全部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较好地解决了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是否参与体验了各类教学活动,以考促教,倒逼教师开展活动性教学,促使教师摒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九年级及学业水平考试,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上与高中的考查形式衔接。把对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国情、法律部分内容梳理确定了23个主干知识点,在强调其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每学期把过程性评价和纸笔测试分数按照4:6的比例折合,然后划分等级,作为学生期末学业成绩。

    实践表明,“和谐民主、长效扎实、求真创新的思品课堂”,真正凸显了“三维目标”,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改变了过去一味地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状况,变得极具“人性化”。思品课已经逐渐成为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困惑的实用、管用学科,既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又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与欢迎。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