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挂牌督导念好“三字经”
□ 梁 好

    教育督导如何真正促进基层学校发展和办学质量提升?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近几年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埇桥区有各级各类学校376所,教学点123个,在校学生27.6万,教育管理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从2013年起,埇桥区根据区域教育特点,全面实施中小学挂牌督导制度与督学责任区建设“两项制度”,加强“两项制度”建设与探索工作,积极完善、丰富、拓展教育督导职能,助力区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完善督导体制

    领导包保,强化行政推动。埇桥区创新实施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全区划分为9个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包保领导,全面指导、规划、引领督学责任区的督导工作。同时,任命教育主管部门重要科室负责人为9个责任区组长,带领责任区督学具体实施督导工作。

    遴选督学,强化专业水准。埇桥区共聘请责任督学72名,由以下三类人员组成:一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由教育主管部门业务科室骨干担任;二是教育管理人员,由优质学校资深业务副校长担任;三是教育教学科研人员,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

    科学分组,强化督导合力。埇桥区在督学责任区分组时,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注重督学专业的搭配,每一督学责任区的督学,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业务骨干各占一定的比例;二是注重督导区域的统筹调配,责任督导区域实行城乡统筹分配制,每个督学责任区负责3至4个乡镇,2至3所城区学校,学校兼顾不同层次,以强带弱,结对帮扶;三是注重督导对象的回避交叉,由于大部分督学来自基层学校,在督学责任区的设计与安排过程中,督学责任区的督学均来自其他区域学校,严格实施督导回避与交叉制度,保证督导活动的公平公正。

    “三转变”深化督导内涵

    由重检查向重指导转变。埇桥区在开展挂牌督导活动时准确定位,落实督导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行政检查转变为业务指导。这就要求督学在实施督导活动过程中,由结果向过程转化,由评价向指导转变,侧重对学校方向性引领,提出建设性意见,强化问题的发现、过程的跟踪、整改的落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管理质量。

    由重常规向重内涵转变。在挂牌督导的初始阶段,各责任区督学侧重对责任学校校园环境、常规管理、外部机制的督导,学校的管理层次得到了提升。随着督导活动的逐步深入,常规督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着力内涵质量的提升便摆到了重要位置。各责任督学在重常规督导的同时,不断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管理类督学侧重办学理念的总结提炼、学校发展的规划设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教学类督学则侧重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指导,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由重外压向重内促转变。督导活动是学校管理机制之外的督导力量,虽然督学在长期的督导活动中已经融入责任学校,但是其外压式标签总是挥之不去。为了解决教育外部督导与内部管理机制融合问题,我们在强化督导活动的同时,着力帮扶学校内部督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扩大、强化学校的内促力量,使外部督导与内部管理和谐共生,彼此助长,共同为学校发展服务。

    “三整合”拓展督导功能

    整合检查,为教育管理服务。埇桥区积极实施教育督导与检查有机整合,将科室行政检查纳入督导月度主题督导,实行行政科室制定检查方案,督学例会专题培训,督导活动直接督导,业务科室巡视指导。督学督导结束后,将专题督导报告上交相关业务科室,汇总形成专题通报材料。

    整合平台,为区域教研搭台。县区督导工作的重点是督“学”,督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担任督学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因而,通过整合平台与队伍,以督学责任区为单位,督学定期进课堂听课、评课、磨课,开展区域教研、城乡互动教研、公开课观摩、教研专题研讨等活动。

    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出力。埇桥区经常性开展责任区学校校长联谊会议,对学校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层次研讨,碰撞思想,活跃思维,拓宽思路,解决问题;以责任督学为纽带,架设城乡学校沟通的桥梁,使薄弱学校有机会到优质学校现场学习,借鉴经验,培训师资,增进交往;实施捆绑考核,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过程中,不仅分类分校进行考核,而且以督导责任区为单位,实行责任区学校捆绑考核,作为评选先进责任区的依据,增强责任区内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作者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副主任督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