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让教学指向学生实际需要
□张晓华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说明体裁课文。怎样进行教学,许多教师定位于说明方法的教学。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雷龙的部分内容时,一位教师这样进行引导:

    生: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是一个庞然大物。

    师:太好了,雷龙看见你们喜欢它,一定会很高兴的。请你将这段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你的喜欢……

    师:你读出了雷龙的特点,读得好极了!谁再来读一遍?(又一学生读,读得很生动,语音抑扬顿挫)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师: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个句子好,因为第一个句子把雷龙与大象相比,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雷龙有多大,很具体。

    师: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具体、生动,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相比,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猜一猜,这句话里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生:比喻,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

    师:你基本上说对了,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让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让读者感受更真切。

    师:请大家再读第一个句子,认真体会。

    很显然,明确说明对象、认识说明方法是以上教学的重点,这是我们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最常见的教学思路。对此,笔者有想法与大家讨论。

    对说明方法的讲解,意义究竟是什么?认识一种说明方法,这是知识性教学,但不同的说明文,对于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根据说明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的。这就告诉我们,说明方法讲解的意义不是认识,而是引导学生怎样恰当地运用。其实,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往往是由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在课堂就方法讲方法,表面上看是很踏实,但如果不与具体的说明对象特点结合在一起,只是单纯地讲方法,对于学生今后有效地运用方法益处并不大。

    说明文教学能否从固定的模式中跳出来?受说明文文体所限,说明文教学往往形成了教学策略的模式化,即读句子、找说明方法,或者对照说明方法找句子,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策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说明文教学走向了“冰冷”,课堂学习缺少了趣味和韵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因为忽略了对于作者针对说明对象特点选用恰当说明方法的内在原因的理解,只是就方法讲方法,实质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作用非常有限。所以,说明文教学也应该富于变化,融入情感,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恐龙》一文第二自然段对四种恐龙的介绍,一位教师采取的方法很有新意。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种恐龙,运用恰当的方式,把这种恐龙的形态表现出来。紧接着,教师出示一段多种恐龙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用文字的方式介绍一种恐龙。这样的学习,牢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无痕地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生动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真正指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此,时刻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时不能忽略的核心,也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