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校外辅导班乱象丛生,全国政协委员马敏表示——
校外辅导机构亟待规范
□ 本报记者 黄 浩 吴绍芬

    “有时我下班后很晚回家,一路上看见许多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从校外辅导班回家,孩子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很可怜。”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幕。有感于校外辅导班乱象丛生,马敏今年带来了规范管理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提案。

    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有无必要?在马敏看来,校外辅导有市场需求,父母希望孩子多学东西本无可厚非。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校外辅导班同样存在。“但问题是,我们的校外辅导班市场太乱。”马敏说。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校外辅导市场规模高达7000亿人民币,每年有13亿至14亿人次有校外辅导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多达几百万的“补课教师”。但在目前,市场上校外培训机构种类众多、质量不一,许多都存在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问题。同时,校外辅导机构的无序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这些机构大多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幌子,采取“题海战术”,抢夺了学校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特别严重的是,部分校外辅导机构与在职教师抱团,共同牟利。有的教师课上无心教学,课后却进入培训机构,对学生收取高额补课费。”马敏强调说。

    这样的校外辅导班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损害了教育公平。前不久,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曾专门撰文指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教育培训机构也应推进素质教育,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

    作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老问题”,如何有效遏制校外辅导机构恣意生长,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其实,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要求各省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2016年7月,教育部专门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的自查工作,对顶风补课行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过,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校外辅导班的问题仍然存在。

    有鉴于此,今年全国两会,马敏委员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取缔在校教师变相办班现象;二是严厉打击未注册、未申报的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补习班;三是建议教育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组建正规、合格的培训机构;四是增设校内特长班、兴趣班,满足校内学生需求;五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走出跟风、攀比、分数为王的教育观念误区,科学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今年两会期间同样也表示,解决校外辅导班的问题,需要我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减缓家长的焦虑。

    针对个别教师把课上应该讲授的知识放在校外补习班教的问题,周洪宇认为,这一行为有违师德,“但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说明教师应该在课上讲授什么,如果把课上讲授的内容留到校外辅导班讲,应该怎么处罚?所以我一直呼吁,要专门出台《学校法》,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从根本上遏制课外辅导班乱象,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辅导班都是教零碎的知识、应试的内容,如果我们加强对学生能力、情商的培养,减少考试中的知识性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校外辅导班的需求自然会下降。”马敏表示。

    巧合的是,马敏的提案刚刚提出,3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

    该《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辅导。“可以预见,当学校课后服务逐渐完善,校外辅导班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马敏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