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乡域科研”的临澧之路
□黄利华 符 昕

    临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小县。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以下简称“乡域科研”)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小见大:借助小课题抓实校本教研

    我们把乡域科研的“突破口”着力在小课题研究上,具体从“五个一”上做文章。

    一是编好一本“书”。地处偏远山区的杉板中学,按照“立项申报—学校审核—制订方案计划—实施研究活动—总结评价”的程序,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从“模仿研”逐步向“创造研”迈进,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抓住这一典型,编著出版了《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法与指导》并下发全县教师。

    二是开好一个“口”。鼓励教师从“小”处开口,悉心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事情、小问题,据此成立小课题组,把“如何积极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锁定在小课题研究上。

    三是布好一张“网”。建立县教研室——法人学校——辖区小学“三位一体”的小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健全小学学区和中学教研组小课题研究制度。全县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成果”的小课题研究格局。

    四是用好一杆“秤”。县教育局出台《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每年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小课题研究占一定分值。各乡镇中学每年对教师申报的小课题进行一次等级评定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五是升好一次“级”。我们提出“问题就是课题,发展就是成果”的理念,鼓励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不断深化小课题研究。不少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获得一些成果,希望向上申报教育规划课题,我们及时派相关教研员跟踪项目,帮助他们实现完美升级。

    以点带面:县教研室“牵头”有作为

    一是有章法——用心铺设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宏观蓝图。教研室全面实施“五级三层”科研推进与课题管理体制,即“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五个级别和“学校、乡镇中学、县规划办”三个层次。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以校为本,多元互动”原则,形成乡域科研工作“校际联动”运行模式,即校内互动、校片带动、校际联动、城乡助动、区域推动,解决了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难的问题。

    二是有担当——当好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带头人。2015年5月,由县教研室牵头,联合6所农村学校成功立项省级规划课题《县域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16年,为做实研究工作,课题组将研究内容划分成若干子课题,由组内成员学校向上申报课题。其中,4个获批省教育规划和教育学会课题,1个获批常德市教育规划课题。根据以上成功经验,临澧乡域科研总结出“1+X”工作模式,即市级以上规划课题研究,由一个研究力量强的单位带动(或者扶持)一个或者多个研究力量弱的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想搞教研、怕搞教研的问题。

    三是有特点——全力打造具有临澧气质的教育科研格局。2015年,临澧县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定》,完善了《临澧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给予重奖。把临澧教育科研推向了“过程管理科学、研究行为规范、指导方法有效”的管理轨道。目前,临澧县以“教师全员小课题研究成规模,县市级课题高覆盖、上水平,部省级课题创新意、出特色”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模型基本形成。

    由表入里:多种策略促教育品质提升

    “乡域科研”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群众性教科研氛围逐渐形成。我们总结了教育科研“一帮一”“一生多”“一项一群”的课题研讨行为策略。“一帮一”,就是每项县级以上立项课题都要聘请一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生多”,即一次研讨活动要产生多种影响力:课题组一个月组织一次高质量研讨活动,一次研讨活动力求推出一项可借鉴与应用的成果,一次研讨活动要成就或影响一批教师,一次研讨活动要带动或者创建一个优秀团队。“一项一群”,要求每一项县级以上立项课题都要建立一个项目QQ群和微信群。

    “十二五”期间,临澧县立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14项,结题9项;市级课题10项,结题7项;出版教研成果专著4部。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县有7个省级课题成功立项。

    2016年,“乡域科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中考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创常德市“九连冠”;高中会考、高考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正在逐步达成。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常德市教科院院长、临澧县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