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专栏 解码高效课堂
对学习的深度解读(三)
李 平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李 平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李平:关于教育的所有问题,追根溯源都会涉及“人性”这个根本。您一再强调人性、人品和人格,也就是说,教育者一定要从受教育者的人性善恶出发,抑其恶、扬其善,高贵其品德,最终实现格局、境界和品位的提升。

    我个人感觉,谈人“心”,人们还相对比较熟悉,但谈人“性”,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

    杜金山:是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无法真正深谈下去,但我知道,无论是高效课堂的哲学思考、理论建设还是技术的创新和实施,都是从人性这个源头出发的。反过来,要想真正理解高效课堂的器、术,从高效课堂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则需要践行者不断进行反向追溯,一直到与这个源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这正是“以道驭术和以术载道”的道理。

    我们再尝试描述一下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看看资讯是如何在主体内部各层级之间传递,又如何分别解构于何方。借此尽可能说明主体内化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李平:显然,外界给予主体的刺激(各种各样的刺激方式),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被感知,并被转换成能够在主体内部通过经络系统传递的某种信号。这些信号,有些在感觉器官会激起肌肉的反射,形成主体对外界刺激的第一次反应。这些信号还会继续传递到“识”的器官(主要是大脑),再经过理性的思维加工,形成了对外界信息的整体认知(思维完型),这些认知主要存于大脑。至此,形成了主体对外界的理性意识。

    该意识一旦产生,会对外在的感觉器官再次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该认知(意识)并不会停留在这个层级,会继续传递到更深一层级,也就是“心”的层级。入“心”的过程并不顺利,会遭遇“心门”的过滤(同化和顺应)。在“心”的世界,新的认知与原有的认知会发生碰撞,并在碰撞后再次融汇,在这个层级上,建立其真正的价值(道德的、能力的)和意义(世界观、人生观)。

    认知到这里并不会停留,还会继续深入,直达“性”(心之本)的层级。我们常说的种好自己的“心田”,这“心”田的载体就应该是人性吧?

    杜金山:教育停留在第一层级,只能叫训练,目的是获取肌肉反应的精准和敏捷。

    教育停留在第二层级,其价值取向是为了提高主体的思维能力,以获取更大的能力和效率,这还不能叫真教育,因为到此为止的教育:一是忽视了内心,被忽视的就是被伤害的,“伤”“心”的教育,绝不是真教育;二是此时作为教育主体只是获取了更强大的能力和效率,凡是只指向能力和效率的教育,是残缺的。

    教育到达第三层级,才是一般国民教育所要求的。一是内心世界逐渐形成,主体对外界的反应不再是简单的局部反射,而是整体建构;二是人的信仰、信念、信心以及社会的道德,个人的人品、格局、境界和品位,全部取决于人有什么样的“心”,“心”即道;三是心的状态才是人生活的常态,心的真实才是人的真实,心的高洁才是人的高洁,心的强大才是人的强大。心,既提供了人的奋斗能量,也决定了人的奋斗方向(意志)。

    至于第四层级,并不是普通国民教育有意识到达的层级,但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心与性绝不会隔离开来,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虽说本性难移,但并非不能移。

    我个人认为,如果人性是绘制在水池底部的一幅画,那么“心”就是水池中的水(形状多变),情绪就是刮过池水表面的“风”。外界的任何刺激,总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人只要有情绪,“风”就会不断吹过水面,被风吹皱的水面就无法见到池底那幅画的真面目。何时风定了(情绪没了),心静了(不起波澜了),水池底部的那幅画自然就能看清了(见性)。

    李平:您表述的是人的情障吗?

    杜金山:是的。情障是人的发展中最难破解的障碍之一,课改过程中,所有教师还需要再破解两个障碍,后文再详细表述。

    其实,人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输入过程(被动),完整的学习过程还有一个输出过程(主动选择)。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

    李平:先说说输入过程的障碍。明确这些障碍才知道如何减少这些阻力,减少阻力才有可能实现输入学习的高效。

    杜金山: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耳聪目明的人,就一定会完全感受到一个正常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外界刺激吗?

    李平:应该是这样,但有特殊情况。为何一些战士在战场上被子弹打中后并没有感觉,而当他停止冲锋走下战场,发现血迹时才感觉到自己被击中了呢?

    杜金山:这个场景很典型。显然,注意(意识)到什么才会感受到什么,这是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主观选择的必然。高效课堂,提倡目标聚焦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学习内容上。意识点,就是主观聚焦点,主体对这里产生的刺激会有更敏锐的感受力。反之,不在聚焦点的刺激,并不会被主体感受到。高效课堂看似形式混乱,但我们说是形散神聚的课堂,就是这个意思。

    高效课堂一再强调四大聚焦,分别是目标聚焦、学情聚焦、逻辑聚焦和问题聚焦,只要实现了真正聚焦,外面再多干扰,都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传统课堂一再想排除外界干扰,可形聚神散。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每天参观的人来来往往,学生一点不受干扰,其奥妙就在于此。所以,高效课堂不怕看,不怕干扰。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