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张丽娟:将诗意美熔铸于课堂之上
□ 本报记者 金 锐

    初识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语文教师张丽娟,是在一次公开课上,当时她正在执教杜甫的《兵车行》。精致的教学设计、融洽的课堂氛围,张丽娟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张丽娟忽然说:“同学们,试着自己写一首诗,概括一下杜甫的《兵车行》吧。”

    所有听课者都替张丽娟捏了一把汗,这个班的学生事先并未经过诗词写作训练,公开课上这样尝试会不会太冒险了?没想到,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首首诗作纷纷出炉。张丽娟随机选了几名学生,请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诗人的情感。

    课后,张丽娟笑着说:“我相信他们能写好。之前,执教过基础不如他们的学生也没有问题,学生很聪明,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他们。”谈到为何设计这个环节,张丽娟解释,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写结合,“诗歌是最美的文学体裁,除了诵读涵泳之外,更应该尝试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作出更真切、更深刻、更个性化的解读”。

    张丽娟的语文课是诗意的。这种诗意包括对文本的解读,对气氛的渲染,对幽微细节的捕捉,对审美体验的引导。张丽娟说:“我反对那种一字一句的教学方法,那样完全把文本的情感和美感破坏了,字典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让教师来做呢?”在张丽娟的课上,无论是白话还是文言,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诗意的氤氲。

    张丽娟感慨:“我从小便喜欢诗词,喜欢在轻吟中玩味精美的文字,体悟细腻的情思,咀嚼满口的余香。当了老师后,我开始尝试将诗词引入各种课型和课堂的各个环节。”

    课堂导入时,张丽娟用诗歌激发学生兴趣。学习鲁迅的《祝福》,她先朗读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作“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然后顺势引导:“这首诗描绘了封建时代一个寡妇的凄惨命运,当历史的车轮驶过一千多年后,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寡妇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同样,学习《过秦论》,她抛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贾生才调更无伦,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印证贾谊的‘无伦才调’。”

    文本赏析也离不开诗。学习《荷塘月色》时,张丽娟让学生寻找相关诗作。于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一首首有关花、有关月、有关故乡的诗句纷纷涌出,在诗句的涵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朱自清笔下荷与月所寄托的峻洁人格和高尚情怀。

    语文课上,张丽娟每每插入一些诗词写作训练,让学生将文本阅读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营造意境的能力。她还在学校开设了“诗词读写”校本课程,包括基础格律、名家专题、理论研究、阅读赏析、创作实践等多个模块,系统地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写诗。

    “自然界有春花秋月,生活中有悲欢离合,自然是诗,生活是诗,我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悟人生,然后将他们的思考与感受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因此写出了许多极富灵性的诗作,诗成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丽娟动情地说,“美无处不在,诗无处不在,将诗的美熔铸于语文课堂之上,课堂将变得诗意盎然,学生将变得风流儒雅,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张丽娟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语文教师,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课题研究总负责人,曾获山西省语文金钥匙奖、山西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