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千载独怜楚霸王
执教内容:苏教版高二语文《史记》选读——《项羽本纪》 执教教师: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张丽娟

    师:(大屏幕上投影郑板桥的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咸阳。新安何苦坑秦卒,坝上焉能杀汉王!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师:作为最典型的悲剧英雄,项羽的故事被人们一说再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项羽本纪》,去领略英雄的风采。《史记》写汉高祖之死,只用十字: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而描写项王之死,浓墨重彩、摇曳生姿,用了整整三大段文字。今天,咱们一起赏析经典古文,品味英雄情怀。下面请同学们分别概括一下这三段的内容。

    生:第一段我觉得就是“兵败垓下”。

    师:兵败垓下后又发生了什么?

    生:项羽在夜里悲歌,还有诀别虞姬,准备出逃。

    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生:霸王别姬。

    师:对了(板书“霸王别姬”)。那么下一段呢?

    生:我觉得可以叫“东城之战”。

    师:东城之战的特点是什么?你能试着在文中找一找吗?

    生:项羽说,愿为诸君快战。

    师:“快”是什么意思?

    生1:大概是“迅速”的意思吧。

    生2:我觉得不是迅速的意思,应该是“痛快”的意思。

    师:你有很好的语感啊!大快人心、大快朵颐都是这种用法。这里项羽的意思是“我给你们痛痛快快打一仗”,所以这一段可以概括为——

    生:东城快战。

    师:(板书“东城快战”)第三段很容易概括,大家一起说——

    生:乌江自刎。

    师:很好(板书“乌江自刎”)。下面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情节或哪个细节,显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生:我最喜欢霸王别姬这一段,项羽的慷慨悲歌让人感动。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力拔山兮气盖世……

    师:再融入一些情感或许会更动人,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再试一试。

    (学生再读,情感饱满,掌声响起)

    师:很好,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无奈、无助与悲凉。我看见了一个七尺男儿的侠骨柔情,再坚强的男子汉也有脆弱的一面。

    生2:我觉得此时这个30多岁的男人就像一个3岁的孩子。

    师:不仅悲歌,项羽还“泣数行下”,我想问泪为谁流?

    生1:为宝马,为美人,为江山。想到这些曾经的所爱将不再拥有,不禁悲伤落泪。

    生2:我觉得更是为自己而流。想到曾经叱咤风云的自己如今竟落到这种地步,他不禁泪流满面。

    师:正如清代吴见思的评价: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一曲垓下悲歌,让人感慨唏嘘,请大家齐声诵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

    师:霸王别姬的故事被人们代代传唱,它体现了项羽重情的一面(板书“情”)。那么东城快战中,你又看见一个什么样的项王呢?哪些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特点?

    生1:“项王大呼驰下”,让人想到项王的威武。

    生2:让我想到了后世小说中张飞喝断长坂桥的故事。

    师:《史记》的人物描写多多少少影响了后世的小说。一呼则汉军披靡,一叱则人马俱惊,这是何等的威力?这场战争的确痛快淋漓,但项羽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杀出一条生路吗?

    生:好像不是。

    师:这不正体现了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吗?这不正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吗?尽管如此,东城快战还是体现了项羽的勇(板书“勇”)。在乌江自刎这一节,哪些情节或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1:他将宝马送给亭长,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极深,表现了项羽豪爽侠义的一面。

    生2:我更喜欢“赐头”这个情节。一个人临终前,竟要把自己的头颅送人,而且还是自己的仇人,这真是千古未闻的事情。

    生3:项王的这种举动让人感叹,同时显现出那些争夺他尸体邀功的小人的无耻。

    师:宝马赠亭长,头颅赐故人,真的是慷慨坦荡,重情重义啊(板书“义”)。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可以生还,项羽还要自刎呢?

    师:问得好。项羽自刎的原因,历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他反复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我认为项羽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天意,所以他选择自刎。

    生2:他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这说明他内心是有愧的,因为这种羞耻之心,他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才自刎而死。

    生3:对于习惯于胜利的人来说,失败比死亡更难以接受。

    (教室响起掌声)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关于项羽的自刎,历来诗人多有题咏,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杜牧、王安石、毛泽东等人的诗)

    师:《百家讲坛》中有教授认为,项羽自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天之亡我”的天命观,二是耻于起兵,三是忏悔意识,项羽意识到多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所以不想再打了。我们再来看看太史公的评价,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我们能从文中读出太史公对西楚霸王的赞赏、同情,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他将一个失败的英雄写进了“本纪”之列,且置于《高祖本纪》之前,也许正是对一种高贵、勇敢、坦荡、重情重义精神的赞叹吧。同学们,当我们还在争论不休时,悲剧的帷幕徐徐拉上,让我们用自己的笔为项羽献上一首诗词或一副对联,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学生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项羽》 崔秦珠

    吴中起兵志满腔,八千子弟意慨慷。

    灭秦除暴立楚后,巨鹿一战英名扬。

    乌骓扬蹄踏风起,气豪心骄称霸王。

    鸿门一宴输楚汉,垓下拔剑自断肠。

    《悲哉项羽》 李思博

    你只轻轻地一挥手,

    利剑划过,撕破了阴霾的长空。

    鲜血溅荡,染赤了滔滔的江流。

    你这一挥手,成就了西楚霸王的英名。

    你这一挥手,却也使千古霸业终成空。

    你这一挥手,天下便改姓了刘。

    你这一挥手,胜者为王败者寇。

    你这一挥手,千里骓马为谁奔走?

    你这一挥手,美人虞姬泪为谁流?

    悲哉项羽,

    江流呜咽,狂风怒吼,

    江山既易,英雄不朽。

    《乌江叹》 候玉东

    金戈铁马起西楚,剑影刀光陨乌江。

    若将傲气磨傲骨,自当策马御四方。

    《无题》 谷怡琦

    力大如天气不凡,会稽睹秦吐豪言。

    鸿门纵虎败果定,乌江自刎不复还。

    对联  祈嘉润

    少年立志,灭暴秦统诸侯敢为天之骄子;

    霸王别姬,败垓下陷大泽奈何自刎乌江。

    师:同学们的才华让我惊叹不已,我也禁不住要为项羽赋诗一首了。

    《咏项羽》

    吴郡少年论始皇,拔山扛鼎志昂扬。

    舟沉巨鹿漳河暖,斗碎鸿门夜月凉。

    城畔曾经烽火起,江边空有水苍茫。

    赐头赠马何慷慨,千载独怜楚霸王。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容易“死于章句,废于清议”,面对《史记》这种血肉丰满的人物传记,该如何处理才能做到形神兼备、不脱不粘?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巧切入。《项羽本纪》原文很长,处理教材就成了首要问题。我将“项羽之死”作为整堂课的切入点,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了文章最精彩的三段文字中,学生也能迅速地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抓细节。《史记》的人物描写堪称千古典范,所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我紧紧抓住“细节描写”这个抓手,力图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如在“东城快战”一节,引导学生抓“呼”“叱”两个细节,在“乌江自刎”一节,主要抓住“赠马”“赐头” 两个情节。这样,一个重情重义、勇敢无畏的项羽形象就呼之欲出。

    议人物。感性把握之后仍需要理性评价,项羽之死成为本节课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索性就与学生一起探究:项羽为何要死?他自己怎么说?前代诗人如何评价?作者司马迁怎么说……在议论中把握人物形象,提升思维水平。

    写诗词。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诗词或对联表达自己对项羽的看法。从展示来看,文科班学生表现不俗。我经常将片段写作尤其是诗词写作引入课堂,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感悟和表达能力,体现语文教学的本真,我希望将诗意语文进行到底。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