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撸起袖子写起来
——读朱光潜《谈文学》
□ 刘 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心中的好书即使与数学无关,最起码也得与教育相关吧?但是,我今天分享的这本书,被作者谦虚地称为“小册子”,“说浅一点不能算是文学入门,说深一点不能算是文学理论”。

    “研究文学只阅读还不够,必须练习写作,世间有许多人终身在看戏、念诗、读小说,却始终不动笔写一出戏、一首诗或是一篇小说”。这说的不就是我吗?起初,我并不理解只看书与不写作有什么关系,总想看书要比不看好吧!“这种人容易养成种种错误的观念。自视太低者以为写作需要一副特殊的天才,自问既没有天才,纵然写来写去,总写不到名家的那样好,倒不如索性不写为妙”。而我的确也是这样想的。看来是我把自己看得太低,又把文学看得太高。

    “假定有中人之资,依着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有一分功夫,决有一分效果,孜孜不辍,最后总可以达到意到笔随的程度。”书中所说的“意到笔随”,就是自己想到哪里就可以畅快地写到哪里,并且恰如其分地表达所思所想。如果我能抓住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和兴趣,用文字将其永恒地表现出来,想想真是件畅快之事。

    可我怎样才能做到“意到笔随”?书中作者用写字作比,作文如同写字,分为四层境界。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字常是歪的、笨拙的,此乃“疵境”(疵的意思为有毛病)。我不就是处于这个阶段吗?一篇文章难得有一处两处写得不错,但全篇看去,毛病很多。还好,作者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写字都不免经过这个阶段”。这句话说得很实在,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

    如果一个人略有天资,用力勤,多临摹,便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这是“稳境”。“多数人不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只是当作日常应用的工具,就可以到此为止”。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我想要达到的“意到笔随”就在这个阶段。

    目标有了,还要努力实施。我遵照作者的交代,从勤于动笔开始。自从有了孩子,我常常思考如何教育孩子,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和谐。常听身边一些父母说“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究竟“别人家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呢?于是,我写下《替“别人家的孩子”代言》一文投稿,没想到居然发表了,也算是用实践实现目标而作出的努力。

    “创作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自从第一篇稿子发表后,我对作者的这话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用力勤”——常常练笔,“多临摹”——看名家的文章,多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的苦心经营处。渐渐地,我的写作内容不限于家庭教育,平时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也成为我的素材。于是,我写下《放下分数,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让师生情不翻船》等文章,发表在《滁州日报》上。

    虽然我的写作至今仍在“疵境”上徘徊,并且也不晓得还要多久才能超出这个阶段达到“稳境”,也许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达到作者说的“醇境”“化境”,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谈文学》是一本打开我写作启蒙的书。阅读此书,让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决心拿起笔写文章。去读朱光潜的这本书,相信你对“文学是谈不尽的”这句话会有新的认识。撸起袖子写起来,即使你不是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