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教师集群式成长的创新尝试
□陈素梅

    如何为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更高平台?海南省海口市教育局创新工作机制,启动实施“海口市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助推站项目”,3年来成就斐然。

    为探索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建设符合骨干教师成长的课程体系,海南省海口市教育局于2013年8月筹备开展“海口市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助推站”项目,计划每年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助推站”项目提供200万专项经费支持,每年向每个助推站安排经费10万元。

    助推站实施方案一发出,一大批骨干教师纷纷踊跃申报。经专家评委评审,报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决定成立19个海口市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助推站。

    2013年12月26日,“海口市青年教师成长助推站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举行,时任海口市教育局局长、现任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燕仪参加启动仪式并讲话,让与会的300多位助推站成员感受到自我成长的责任与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使命。

    教师团队成长的生命加油站

    海口市青年教师成长助推站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们认为,助推站应是教师找到成长路上的志同道合者,彼此助力以形成最大合力,谋求专业发展的生命加油站。

    助推站建立之初,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主持人、专家、骨干教师、教师学员如何构成一个共同体?谁来助力?成长的主体是谁?如何形成最大合力?如何实现有效的团队成长?

    在助推站建立的第一年,由于集体学习活动较多,让成员们感到负担较重,主持人和专家对团队的要求也较高,致使出现了个别成员退出的情况。对此,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是教师成长的主体意识不足,助推站组织结构庞大但没有实现结构扁平化,无法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

    为此,我们大胆改革各助推站的队伍结构,探索多层次、立体化的建设模式,将助推站全体成员形成一个整体,让每一个学员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和相应的专业成长指导。

    经过组织结构变革,拥有18位专家主持人、55位学科专家和351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助推站,成为海口市“国培项目”实施的主角和引领者。为了适应新的成长任务,我们对助推站的队伍结构进行了第三次调整:主持人为领衔专家,下设3-5个学科工作坊,每个工作坊设正、副坊主各1人、学科指导教师2人、学科区域骨干3-4人、骨干帮扶对象3-4人,由此让海口乡村学校教师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层层借力,共同成长。

    集群式、区域性教师帮扶机制

    在教师成长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助推站与以往的名师工作室区别在哪里?应该说,名师工作室多为个性化的小团体,目的在于实践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以形成教学风格、丰富教育思想。助推站则以大团队、集群式的工作机制,以团队行走助推个体发展,以团队成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那么,如何开发更适合骨干教师成长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平台,产生更有价值的区域性帮扶作用?经过大量实践探索,我们构建起基础性、指导性的区域联盟成长课程体系。

    基础性成长课程体系分三级。第一级是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策划,包括学生研究、课标解读、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师学科素养等成长维度。第二级是教师现场参与课堂教学观察,包括课堂观察诊断、问题分析与主题提炼、活动策划与组织、开拓讯息与总结报告撰写、影像资料与培训微课制作等成长维度。第三级是个性诊断指导。主要是开展小课题研究与小专题讲座,包括“经验案例+理论依据学习”“课题实践+理论应用分析”“课堂创新+理论应用创新”等成长维度。

    指导性成长课程体系,意在培养教师的实践建构、组织与策划能力,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分析成长环境,定位活动层次;二是相关团队活动设计与策划,形成专业的引领与示范能力;三是协调与合作,通过区域化学科组织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的策略建构、区域化学科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促进区域联盟的共同发展,

    任务驱动下的教师主动成长

    要真正让教师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唤醒他们成长的自觉,让教师成为成长的主体,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在任务驱动下,变被动为主动,挖掘教师自身潜能。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由助推站牵头,构建一支多层次、立体化骨干教师队伍,让教师身边有成长的榜样。我们分析不同层次教师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研究他们的成长最近发展区,在整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课程基础上,为不同层次教师建构不同的专业成长课程体系,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成长平台,助推教师可持性发展。

    我们以专题研究小组为团队,开展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以区域联盟为组织形式,通过主题研究带动区域学科活动,促进青年骨干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发展;以区域化集群式基地培训,加强学科工作坊和基地组长学校建设。

    2015年,海口市成立了由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和青年成长助推站成员组成的86个专题研究小组,开展送研送训下乡活动,覆盖全市23个乡镇86所农村中小学或教学点。专题研究小组的骨干教师与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开展磨课130节课次,举办名师专家专题讲座课题86讲,参训学员4023人次,满意度达100%。2016年,海口市又设计实施了“国培计划—海口市送教下乡项目”,凝聚了877位骨干教师的智慧与力量,不仅为全市农村教师提供了成长支持,而且使参与项目的各级骨干教师得到锻炼。

    3年来,海口市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助推站的工作实践,真正将教师成长放在“中心”,完善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追踪分析,通过研训供给侧综合性变革,形成师资研训的“海口理念”,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再生”,深化了区域内教师的集群式成长机制,激励着一大批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共同追寻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