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倡导教授苦教、职员苦干、学生苦读的“三苦精神”,提倡科学教育,强化技术应用。在他眼中,真正的教育还应加强生产劳动教育,促使“体”“脑”两者相辅相成,努力实现为小我、为自己读书向为民族、为社会读书的转变。
马君武:重科技养一代新人
□ 杨 阳

    马君武(1881-1940),历任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政治活动家。

    中日甲午战争后,八国联军入侵京城。为此,康有为泣血以诉“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此时,聆听康公演讲的一位少年下定决心,开始致力于维新运动。这位少年很快就加入同盟会并担任秘书长。但经过10年的宦海沉浮和艰辛困苦后,他说“我再也不从事政治了”,并决定“投身于祖国教育事业,强调利学建国,培养体脑并重的新一代”,以期实现“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

    他就是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马君武。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马君武先留学日本5年,之后又留学德国7年,成为近代中国人在德国获得工学博士的第一人。他的教育思想虽然来源广泛,但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1924年出任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1925年担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还是1927年参与广西大学的创建,1931年受邀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马君武都将自己在德国所学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办学过程中。从他的办学实际来看,马君武是将工科大学和传统大学区分来办的。而这一做法,明显符合他工科大学背景的“实用”理念。正如我国现当代有机化学领域开拓者秦道坚所言:“马博士办学一向是侧重理、工、农方面,他总是以为只有提倡科学才能强国,所以他任北京工业大学和广西大学校长时,曾花费大量经费购置各种科学仪器,同时聘请知名教授到校任教。”可见,马君武的办学观念是在提倡爱国、强国理念的同时,重视科学研究,并由此重视对教授的聘请。

    马君武对聘请教授重视到什么程度?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在创建广西大学时,众人对选址产生了争论。此时,马君武力主将学校建于交通方便的梧州。理由是:中山大学教授兼任广西大学教授,每周可以乘民航来授课,如设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恐怕连稍有点名气和实学的教授都请不来。而当聘请教授成为选择校址的重要因素时,马君武自然能聚积起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从上海聘请专家任教,并且薪金均像上海一样用大洋支付。于是,在这所学校,马明海教物理,黄叔培教平面几何,《中国评论》英文版主编陈荫仁教英文,还有林炳光担任化学系主任,费鸿年出任生物系主任,苏建轩则承担了土木工程系主任一职。之后,马君武又多次从外省聘请知名人士前来讲学,使学校形成良好学风,学生人数激增。

    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马君武始终把他们看成是独立的主体,提倡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他每周都会见学生,接受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批评,并及时改正,力图让学生满意。马君武的这种态度在面对学生军训时尤为明显。比如,广西大学一位上校态度粗暴,经常打骂学生,还挤占教授上课时间。马君武便按点打钟上课,还严厉批评了该人。结果,马君武被安上“破坏军训”的罪名,被告密到白崇禧那里。还有一次,广西举行全省行政会议,李宗仁等高官参会,该上校在大会上大谈军训,而马君武发言时则主张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军训为辅,这样可能造就一些文武双全的人才。总之,为了学生,马君武不惜得罪手握重权之人,使得自己屡被刁难。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马君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训练。他主张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与群体协调发展,体能、技能、智能和谐发展,进而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为此,基于国事衰微的时代特征,马君武认为,要想培养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文化的人才,首先应该重视孩子的公民道德教育。他认为,既要发扬传统的道德文化,也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次,他倡导教授苦教、职员苦干、学生苦读的“三苦精神”,并提倡科学教育,强化技术应用。他说:“图强之真原因,为智识进歩,科学文明。”此外,他还主张加强生产劳动教育,促使“体”“脑”两者相辅相成,努力实现为小我、为自己读书向为民族、为社会读书的转变。

    正是基于上述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马君武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他与蔡元培先生齐名,被誉为“北蔡南马”。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敬德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