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点石”未必“成金”
徐步达

    师生之间

    与大多数教育同人一样,在已有的教学生涯中,我曾为许多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过有效的帮助,也曾饱含深情地将这些故事化作文字,使其成为师生间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除了那些成功的教育案例,我也曾有过许多“点石”没有“成金”的经历。尽管这些失败的教育经历无法像那些动人心弦的成长故事一样吸引眼球,但依然是我参与学生生命成长的见证。

    M是从乡镇到城里读书的住宿生,父亲出国打工,母亲照顾他和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缺失父亲的陪伴,原本性格直率的M变得越来越执拗,学业成绩也一降再降。此情此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积极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予以关注;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生沟通,希望他们体谅M的成长困境。此外,我与M的个别交流也进行过多次。然而直至毕业,M的“问题行为”也未得到有效矫正。很遗憾,我没能从根本上帮到他,也没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无论怎样,我这个“前老班”永远是他随时可倾诉的对象。但我更加期盼的是,他已经学会了“与自己沟通,向自己倾诉”。

    同为住宿生的H,自七年级入学不久便频繁干扰课堂教学秩序,违反午自习、晚自习纪律……面对这个被各科教师挂在嘴边的“刺头”,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的我套用其他教师的管理办法——让“不听话”的学生当纪律委员。此举非但没有焕发H的责任意识,反而对班级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我也曾与H做过几次自以为比较深入的交流,但他不久便转回乡镇中学。就这样,我与H的师生关系仅维持了一个学期,便草草终了。事过6年,不知今日的H身在何方,遗憾自己没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贵人”,希望他已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F是家住学校附近的走读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他虽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小错不断是常态。直至毕业,上述情形也未得到显著改善。而我,对他也没有投入许多关注。

    直到有一天,我受现在所带班级频发的问题所困,在上届毕业生QQ群中道出了自己满腹的失望。很快各种安慰纷至沓来,这些或宽慰或诙谐的话语,使我低落的情绪得到了短暂的缓解。

    聊至深夜,QQ又闪动起来——是F。“别再为师弟师妹的事发愁了,有些事不是您发愁就能改变的,要想得开。您对我们的教育,我永远难忘。”

    我陷入沉思——目前班级的现状,真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毫无益处?“熊孩子”们真的丝毫未受到自己的教育影响?是不是对教育效果的预期过高过早?

    想到这里,我猛然意识到,原来教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只是这些影响既不轰轰烈烈,也不一劳永逸,而是潜移默化、微小至极。也正是从那天晚上,一个足以影响我整个教育生涯的信念开始萌生——教育,期待的是微小的变化。

    愿我自身的不足,没有对曾经的和现在的学生产生太多、太大的影响,愿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他们能够不忘初心、实现梦想。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莒县第六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