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记者手记
让学校成为社区的精神高地

    “让学校成为社区的‘庙堂’,成为社区的精神高地。”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一所学校何以有这样的追求?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

    中关村三小的“周末艺术课”开设之初“有了这期都不确定有没有下期”。但是,让学生有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的朴素初心,让教师们坚持了下来。从联系演出方到审核教案,再到活动现场布置舞美灯光,从学校安保到用水用电……一次次课程背后是多个教师的无偿付出。

    采访过程中我一直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下来。教师王燊说,她把课程当成了自己的事,每天都惦记着;教师张文峰说,一个人做好事的时候,总会遇见更多的好人,做了就会有更多可能。

    教师的努力让学生受益良多,学生们不仅在艺术礼仪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还通过“周末艺术课”接触到更多艺术形式。

    中关村三小的师生一直称学校是“大家三小”,这背后有把学校当成家的温暖,也有把学校视为所有人拥有的气度。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校以及社区的共同努力,中关村三小一直在探索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形成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周末艺术课”便是其中的一个探索和缩影。

    “周末艺术课”探索了社区与学校的深度融合,课程用最柔软的方式直抵学生心灵,用最自然的方式打开学校大门,让学校教育变得柔软、有温度、可触摸,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生态环境正在逐渐形成:社区以学校为中心,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与支撑,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的发生者与传递者;学校无边界,敞开大门面向社区,从而拥有更好的教育生态。

    “周末艺术课”是学校服务社区、成为“精神高地”的一次尝试,一所学校如果能成为一个社区的“精神高地”,学校功能也将最大化。我们相信,像中关村三小这样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多。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