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如何开门办班,有效吸纳家长资源,是对班主任统筹能力的新考验。从带动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到慢慢吸引家长参与民主对话,逐步达成家校协作的深度共识,班主任应该心态开放、思路开阔、气度豁达,改善“单兵作战”的思维方式,通过多维实践寻找家校沟通的新常态。
共建家校协作新常态
田冰冰

    教育需要新常态,家校协作也需要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在突破传统家校协作的思维惯性,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找出新思路。新常态之“常态”,意在不断将创新实践的新思路反复实践、坚持实践,促使其成为家校协作中的平常事。

    理论纵览,班主任创新实践的“行动引擎”

    纵览不同国家的家校协作方式,引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纵深做好家长教育是多国家校协作的共同元素。

    据了解,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是家校合作的两种主要形式。美国学校重视利用家长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如成立“家长志愿者协调委员会”等机构服务学校发展,教育部门创设了一系列“父母教育”培训课程,帮助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法国,一些地区配置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在那些认为学校很难理解的家长眼里,协调人是家校沟通的良好桥梁和中介;在日本,家长教师协会作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的会员间互相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队,逐级搭建起学校到全国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在新加坡,教育部明确了教育合作各方的职责,制定了《教育伙伴合作准则》,以及合作原则和执行框架;在英国,许多学校的家长成为学校教学助手,部分学校专门从家长中招聘课堂教学协助人员,又称“学习支持助手”。由此可见,各国家各地区的教育部门都很重视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以及对家长的教育问题。

    我国家校合作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正轨。80年代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表明国家对家长素质和家校合作的重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系统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2017年8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文件解读与理论综述可以作为一线班主任创新实践的行动引擎。我们不难发现,家校之间的智慧协作、行动共建,日渐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改革朝向。充分发挥双方的智慧与专业能力,拓展家校合作育人的外延和内涵,是值得探索的班级经营之道。

    舆论导引,今天的管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理

    实践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家校协作的顶层设计,到实际项目的落地生根,需要班主任从“保底”的常态经营做起,为打造家校协作团队奠定扎实的基础。

    规则管理,家校沟通规范有序。今天的管,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理。当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主流平台时,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的第一时间,要明确对网络平台的管理,明确群规,把线上的舆论平台管好理顺。

    组建的班级群,形态可以多种多样——班级家长群:参与人员为本班家长和各科教师,发布每周通知,适用于日常信息集体沟通;学生问吧:专用于学生课余自由向老师提问。由各科教师协助解答,相当于一个课余在线辅导站;家长吐槽吧:用于班级事务的发布和征询,畅所欲言,闲聊和吐槽亦无妨;核心研讨群:邀约三五家长骨干力量,共同就班级事务进行定期研讨,协助班级进行课程设计,预先商量班级大事,再到班级群发布。

    2017年,我与各地班主任商讨,集合大家的智慧,共同确立了这样的班级群规:

    (1)建群原则:班级群以“和而不同,共同发展”为宗旨,主要用于班级团队的信息传递,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服务好每一个孩子而建。(2)实名入群:班级群成员以实名加入,可以“学生姓名+爸爸妈妈”等为模板,以诚挚的心认识身边的新同伴;沟通方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是沟通之道,不利于班级大局稳定的言论不在群内讲。(3)各科教师在群中主动分享图文时,请家长和学生心怀感恩,每次活动不一定能照顾到所有人,也未必专业,但我们会努力。(4)请理解老师不能在工作时间随时回复信息,一有空我们会尽快回复。(5)建群之后,要在家长会上对相关要求做专项说明,以便达成共识。建群初期可多次在群内发布群规,个别情况可私信提醒,直至群内舆论走上正轨。

    增进对班级网络平台的管理,不是班主任对家校民主对话的管控和制约,而是在努力营建和谐的家校氛围和思想共识,以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行动引领,多种渠道逐步带动。带动家长,需要班主任有效有序的行动引领。我们常常用滚雪球式、主动申请式、人人互动式和随时招募式等方式带动家长。

    自2005年开始,我们开启家长义工课程,首先用滚雪球的方式逐步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做好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思想动员工作,协助家长做好第一次课程的准备工作,做好家长第一次课“上砸了”的思想准备,做好家长在授课之后的品牌推广,同时给予率先行动的家长足够的行动支持与激励性评价,逐步树立榜样,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来。

    如果说“滚雪球式”仅仅是带动家长团队的初始形态,当家校协作已然成为校园主流文化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主动申请式”来带动家长。在开学第一次家长会上,做好动员工作。同时号召家长填写义工岗位申请表,自主选择义工岗位和服务时间,以备后用。班主任还要恪守“和而不同”的原则,既要提供家长参与建设的平台,也要理解、接纳跟不上集体行进的家长的实际困境,带动不同层次的家长共同协作、共同发展。

    “人人互动式”也是带动家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当我们对家长群体有了初步了解后,主动遴选不同特质的家长作为家委会项目牵头人。在班级第二次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介绍项目小组分工,倡导家长根据爱好参与其中,后经小组负责人带动小组轮流开展活动。“人人互动式”有效改善了班主任以一带多的方式,由家长中的骨干力量主动发起小组任务,并推进小组中的家长成员自主参与,让家长协作更加容易落地。

    当然,“随时招募式”也是带动家长不可或缺的方式。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或者QQ群发布即时性招募信息,以进行临时事务性的沟通。

    重点遴选,用人所长合理沟通。普遍带动,更要注重有效遴选。班主任不妨遴选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教育见解或策略能力、容易沟通的家长,特别是“同方向”的家长,作为班主任的搭档,组建班级“智囊团”。

    遴选要注意沟通方式。班主任要以“用人所长”为原则,把握16字沟通原则,即“心态放平,道理讲清,不求速成,逐步带动”。

    规则管理是常规管理的底线,普遍带动是整体趋势,而重点遴选则是识人而定的关键步骤。合理用人,不仅仅是管理界的基本常识,也是班级经营进一步拓展资源的必备要素。

    行动共建,多元探索铸就家校沟通新常态

    思维的破冰,才能带来班级经营行动的破局。如何进一步拓宽家校沟通与协作的边界,让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一步服务学生发展?班主任可以开放心态、开阔思路,开展多维度的行动共建,探索家校协作的新常态。

    制度共建,开门纳谏增品质。 班级制度建设,往往是班主任独占话语权的传统领域。我们尝试就班级制度与家长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开门纳谏,倾听来自服务对象的不同诉求,让制度更加接地气、有品质。通过民主优化班级政策,同时进一步锤炼文本,物化成果,还可以逐年优化,届届相传。比如,班级层面的《班级中长期发展规划》《班级网络平台交流管理规定》,学生发展层面的《班干部培训制度》《班干部管理岗位标准》,又如亲子教育层面的《班级阅读交流会章程》,助力学校政策落地的《膳食委员会管理制度》等。

    以家校共同研发的“小班干部领导力培训制度”为例。它分为5个板块,分别是我的岗位我做主、我为班规提建议、我为班级文化建设支招、我是班级沟通小达人、我为班级期末评价支招。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变传统的班干部培训方式,让学生自拟“儿童班级管理岗位标准”,允许他们自由探索,大胆试错。纪律委员的岗位标准是“从预备铃响的第一刻开始,第一时间开始管理;表扬同学要大声,提醒同学要小声;以表扬为主”。营养小博士的劝饭名言是“爱吃的东西多吃点,要适度;不爱吃的东西少吃点,也要吃”。孩子们撰写岗位打油诗,编撰个性化管理名言,甚至查阅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最符合自己管理设想的金句,梳理儿童的草根经验和智慧。

    班级的制度共建,致力于对传统管班律人思维方式的改善,不仅要有班主任对班级制度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家校民主对话。制度共建不妨以更加民主的姿态,集纳来自家长的建议,留出家庭、学生生发智慧的空间。

    课程共建,智慧协作样态多。  课程共建是家校之间可以共同探索攻坚的核心阵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班主任不断广纳资源,才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滋养。我们与家长代表共同规划“百家讲坛课程表”,以“四结合”的方式系统规划家长课程——即结合班级资源,结合家长意愿,结合年段特点,结合当期重点。系统规划课程时间和课程形态,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成为孩子独一无二的“家长教师团”,共享这份课程饕餮盛宴。

    其中,行业故事课,讲述有特色的职业故事,表现各行各业的职业风范;行业实习课,带着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体验,在感知中启蒙;互动交流课,借助彼此熟悉的领域进行互助沟通;年级竞标课,班主任互相贡献资源,成就年级中课堂和学校大课堂的精彩。“快乐家+校”,抱团发展,推动人人出彩……

    活动共建,顶层设计促成长。活动共建是班主任携手“家长智囊团”必不可少的实践领域。从学校常态活动的落实,到班级重要活动文案的撰写,到班本项目学习方案的共同研究……给空间,就是给信任的舞台。

    不仅如此,我们还大胆筹建四类家长代表委员会,分别是膳食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其中膳食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和教师进行餐饮整体质量的监督共管、营养小博士课程系统开发、少年健康饮食实践探索等;课程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和教师共同进行家长教育课程策划组织、家长义工课程的统筹研发、家长义工标准的研发推广、亲子活动课程的研发推广;班级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和班主任共同制定班级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共同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共同策划实施班级特色课程,共同对班级常态工作协作共营……

    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面对新时代的诉求,班主任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未雨绸缪,大胆创新,不断改革,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