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课程观察·林卫民③
走向多极平衡的课程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及其教学,有着预设的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讲解预设的课程内容,布置相同的作业,用标准化测验评价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以自己所教学生参加统一测评、升学考试的成绩接受学校和家长对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评价。这导致一些教师害怕任何波动,不敢超越外在考试评价的限制,更不会主动探索什么是更好的教育、还有什么更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能否定当前的教育现实,客观上,中小学的大多数课程学习是一种有序的认知类型的学习,学习活动基于逻辑和线性的思考,课上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按照事先准备的环节,一步一步直线式地进行,强调的是构成整体的部分和细节。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一些本该指向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也被迫改造成“音节式”学习,以学生掌握标准式应试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指出,除了开发左脑的学习,还要重视发挥右脑的作用,学校需要有一些开发右脑的课程,“它是直觉的,在理解细节之前就先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使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它善于隐喻,具有审美而非逻辑功能”。

    这正是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学校课程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必完全否定那些基于逻辑、开发左脑、传统的课程,也不要以提高分数和升学率的名义限制思想和自由,以至于导致学生感到无聊、失败、生气和绝望。学校还应当开设能够开发学生直觉的课程。因为直觉与感觉、情感、思维一样,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学习使用直觉,就是学会做自己的老师。

    我校近年来开发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术课课程和运营机制,包括冰球等雪地运动,管乐团、舞蹈、合唱、足球等课程;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创客中心,包含编程、机器人、无人机、微电影创作等课程;引进台湾元智科学课程、加拿大英语实践课程,并由境外团队执教;开设了包含多个语种、学生可自由选择的复语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与升学、考试成绩无关,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有关。中小学教育需要找到开发左脑与右脑课程的平衡点,兼顾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外在要求与自由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样的学校生活才会使学校成为学生最怀念和自身成长最快的地方,教师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事实证明,走出单极、走向多极平衡的课程体系,并不是想象中的升学分数受损,反而使学生因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趣味,在自由中找到了自觉、自主和独立,对于家长所期望的学业成长、考试分数及升学率,也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研究员、特级教师,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