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我的课有46种进度
吴淑华

    去年秋天,我接了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几周后,同科老师问我的教学进度,我告诉她,不用与我保持一致,因为我的课有46种进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班有46名学生,每个人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语文能力差别较大,其身上暴露出的缺点更是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欠清晰,有的学生作文错别字太多,有的学生韵母读音总是混淆。因此,我必须一一了解他们的短板。

    教学久了以后,我才逐渐明白,统一的教学进度拖拽了我和学生许多年。为了一味追赶教学进度,为了追求教学的步调一致,我漠视了许多落下的学生,他们在我急匆匆的教学步伐里,硬生生沦为后进生。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心生愧疚,我的教学进度与那些学生的现实能力渐行渐远。

    多次反省之后,我开始放慢教学的节拍,耐心等待每一个落下的身影。我“度量”每一个学生,一一列举出他们语文学习上的优点,并找准他们的短板,给每个学生定制不同的学习“套餐”。课本的目录再也不是我因循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单元教学模式也不再是我教学的刚需,课堂教学逐渐淡化了40分钟的界限。过去,一堂课我使劲灌输几个知识点;现在,我愿意用几节课或更长的时间来落实一个知识点。

    我的课堂在慢慢进行横向发展,46条不同的学习轨迹,逐渐向着光亮的那端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指导之后,我开始聚零为整,根据语文教学的要素,把学生分为4组,按组教授,班内求同,组内寻异。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甄别调整学生的组别,变更语文学习的方阵。同时在班级内组建“学习小专家”团队,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一起帮扶学困生。

    书写和阅读是各种进度的基础,书写态度的认真程度、握笔的姿势、下笔的力道、字迹的大小、笔画的长短、结构的松散和紧凑,学生落笔迥异,不一而足。比如,林玉笑的钢笔字,“横折钩”总是写不好,于是我指导他反复书写几个带“横折钩”的字,除了技巧的讲解,还一一握笔示范。“学习小专家”团队中的孙启泽,硬笔书法小有名气,我聘他为“书法小顾问”,专门负责筛查几个同学作业中书写不规范的字。几天下来,林玉笑的字有了明显改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欣鹏、杨庆印等几个学生读书少,语言匮乏限制了他们作文的表达。为了加快他们的阅读进度,我开设了“绿色读书通道”,允许他们从班内图书角挑选最喜欢的图书;课前5分钟,我又分别设置了“欣鹏故事会”“庆印小论坛”等环节,为他们提供阅读展示的舞台,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感受。同时,我随时随地与他们品评书中的人物。一个学期下来,沈石溪、曹文轩的书他们读了好几本,王欣鹏还在班内开了《草房子》读书报告会。他们阅读的短板,正在慢慢地补齐。

    张泽栋写作的兴趣不高,冯昭铭对于人物的对话描写总是束手无策,于是我利用小说写作课,与他们一起构思动物故事,班内“学习小专家”团队成员也积极与他们演绎推理故事情节。

    作为46种教学进度的促进者,我不时驻足在教学的沿途,留意指导各种进度的进程。我不再因为等待而心烦气躁,学生也在各自学习的进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技巧,争当课堂小专家。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胜利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