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
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
杨自强

    每个学生都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模型。我们把这个用来观察世界的模型叫作“心智模式”或“思维定式”,它就像一个滤镜,让学生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心智模式就像一个循环一样,会反复影响这个循环里个人行为的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智模式?

    打破负面、消极的心智模式

    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类风格迥异的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好的“优生”以及行为习惯欠佳、成绩问题较大的“后进生”。“优生”往往不需要老师担心,他们会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做好个人的学习规划,进入健康积极的成长循环中。而那些“后进生”的状况常常令人头疼。他们常常受诸多因素的长期影响,比如考试的成绩、学习的经历、老师和家长的态度、自己的要求等。那么,他们的心智模式是怎样的呢?就学习成绩来看,我认为“后进生”早期关于成绩的心智模式可能如下:

    努力—成绩不理想—再努力—不理想—失去信心。

    从上面的模式可以看出,早期“后进生”学业发展出现问题,却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在多次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后进生”过早地失去了学习信心,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努力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一个负面循环。当他们感到学业成绩提高无望时,进而可能形成以下心智模式:

    成绩不理想—不愿再努力—成绩不理想。

    如此,他们已经处于一个消极的循环模式中,他们的内心已经对学习产生了负面、抗拒的看法,不愿再为提高成绩而努力了。

    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循环,构建正确的关于学业发展的心智模式。首先,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心智模式。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后进生”单独谈心,开展关于学习方法和心理的主题班会等,让“后进生”意识到目前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其次,帮助他们制定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和长期的学业规划,但是,仅意识到改变还不行,关键是行动;最后,面对目标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班主任要定期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方法,鼓励他们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这样他们会慢慢看到学业改善的希望,逐渐向“中等生”过渡。

    替换无效、过时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年龄和经历的增加,过去的心智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升级。

    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知识学习为例,随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过去那种针对知识内容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心智模式,需要向理解掌握为主的心智模式过渡。在小学和初中,许多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和测试是基于对所学内容的复现,所以许多小学、初中优秀的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以准确和重复记忆为主的学习习惯,潜意识里形成了“学习=记住知识”的心智模式。

    一到高中,随着学习内容量的增加和复杂度的提高,他们原来的心智模式开始出现问题。这时,学习更多的是理解和运用知识,厘清知识间的关系,而记住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步。所以,高中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可能如下:

    学习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如果优秀的初中生在高中没有这样的认识,还保持过去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心智模式,那么就会很不适应。

    超越自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当我们的心智模式在某个阶段变得错误或无效时,它就像“魔鬼”一样跟随着我们。那么,如何超越自我的心智模式?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谈道,心智模式的升级需要经过“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四个阶段。

    以“后进生”的学习为例,当他们通过考试评估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科成绩远远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不知不觉)。然后,他们意识到了问题,开始努力寻求改变,寻找差距的原因(后知后觉),通过加强学习、复习、请教和练习等多种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后来,又一次考试来临,他们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认识到了这次考试与上次考试结果不同的原因和改变的方法(当知当觉)。这样的经验多了,当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脑袋里就会复现这次的经历(先知先觉),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并改变现状。

    按照这样的思路,不断审视心智模式,调整心智模式,就能超越自我的心智模式。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当学生面临学业的困境、生活的挫折等,都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这几个步骤,分析、引导他们积极超越自我的心智模式,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德育养成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