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1日 星期三
100个孩子100个世界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儿童立场”教育实践
宋海浩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打“文化牌”走“特色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拔节孕穗,凝练“港文化”

    小港中心学校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小港街道位于宁波母亲河甬江的入海口,河姆渡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开放、融合、创新”的海港精神根植于这方热土。

    悦纳相融,通达天下。海港这一特性与学校教育相契合——学校就像一个港湾,学生在这里慢慢长大,若干年后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教育立场首先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的内核应该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思考“港文化”内涵,基于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小港湾·大世界”教育理念,实施港小少年养成计划,培养具有“儿童心、民族魂、世界眼”的港小少年。

    栉风沐雨,扮靓“小港湾”

    在“小港湾·大世界”的视角下,学校让每一个物理空间最大限度释放教育能量。

    标志物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认可的标志物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水滴、浪花、脚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晶莹的水滴,每一朵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每一个脚印都书写着一个成长的故事,这是学校的主题雕塑“启程”带给孩子的故事;班牌“浪花一朵朵”、校服“蓝澜”由孩子自己设计、审定,孩子是校园的小主人。

    人营造环境,环境塑造人。学校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设计主题,郑和下西洋为故事线,利用丝绸之路沿途的陶瓷、植物、丝路长廊、国家简介、船舶等元素,展现海上丝路的繁盛和中西贸易文化的交流。孩子们还可以在“丝路农场”种植桑叶、茶叶、竹子等原产自中国的植物以及蓖麻、玉米、胡萝卜、西红柿、土豆等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中国的农作物。“舵”型农作物介绍牌将整个农场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农作物的管理中享受港通天下的便利与意义。

    学校还与中国港口博物馆、海警支队、三星重工(船舶)、北仑职高(物流)等多家单位成为共建单位,方便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筚路蓝缕,再造“新航线”

    文化是源泉,课程是航船。100个孩子,100个世界。每个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都不一样,课程就是要认可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体验。

    围绕“港文化”,学校打造了“新航线”课程,以“港”为教育原点,实现“一带一路”再出发。“一带”是“筑港”课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包含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探究、技术与运用、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公民与社会等六大类课程。“一路”是“拓海”课程,主要是拓展课程和主题课程,包含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大板块和传承港、生态港、活力港、艺术港、探究港、美德港等六大课程群。

    课程是一个自然因子,学校应关注课程的生长性。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主题化,我们孕育出富有“港味”的主题整合课程,实现了课程的创生。

    以一年级入学接驳课程为例,学生在生活自立、善学自修、安全自护、游戏自健、理想自信、有礼自尊、养成自信、寻根港小等八类课程的熏陶下,慢慢养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安全习惯、礼仪习惯,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评价是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学校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创新“七彩争贝”评价:将学生需求与内容定制相衔接;每学期组织学生给自己参与的课程打分,学校根据结果对下学期课程进行调整;每学年进行学生选课需求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按需实行开放的菜单式选课和教师培训;聆听教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和方向……积跬步至千里,我们努力在小港湾里为学生打开通往大世界之门,发现学校发展的新样态、新可能。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