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师生之间
当我开始倾听
周 月

    我是他们的第二任数学老师。开学以来,许多学生将我与之前的数学老师进行比较:“老师,你说话声音太小了”“老师,你不如我们的老师讲得细”……学生口中“我们的老师”,仿佛在强调他们对我的陌生感。

    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也令我头疼:摆弄手里的小玩意儿,时不时看窗外,前后桌讲话……

    教师节前一天晚自习,我终于忍不住“发火”了,第二天课上还罚一个男孩站在教室最前面听课。男孩看着我,双手紧紧贴在裤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我抱着双臂看他,不知为何,他的身形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课后,我坐在办公室看朋友圈,老师们都收到了许多祝福。放下手机,我拿起办公桌上的卡片,一字一句读学生送给我的祝福。稚嫩的笔迹,书写歪歪扭扭,还有错别字,但遮盖不住孩子特有的纯真。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当时男孩的身形越来越小,那是我心里的不忍被放大了。

    “老师,他打我。”一个男孩指着另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说。那天上课预备铃响后,我站在讲台上等学生坐好准备开始上课,一个男孩突然向我告状。

    “你想让我帮你打回去吗?快点坐好上课。”我回答。告状的男孩失望地坐在座位上,慢悠悠地拿出课本。

    孩子向我求助是因为信任,他相信老师能帮他处理遇到的问题,期待他的声音被听到、被回应。但在那一刻,我只想教室安静下来,马上开始讲课。

    后来,每次想起那个男孩眼中的失望,就仿佛有一个声音提醒我:孩子需要大人把他们当回事儿,他们渴望得到关注。

    我开始改变现状。学生说我声音小,那我就戴上“小蜜蜂”,放慢语速,减缓课程进度,同时利用空闲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会表达。他们不会说“我不喜欢数学”,但会用慢吞吞的动作来表达不满;他们不会说“我听不懂你讲课”,但会用迷茫的眼神看着黑板:他们不会说“你讲课很无聊”,但会用向后倾的坐姿传递这个信息;他们更不会告诉你“开小差没听课”,但作业会暴露真相。

    改变让我有底气面对课堂和学生,我也发现有效的教学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之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父母的角色,是在校期间学生能够求助的第一人。

    如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默契的相处模式。他们在课上的反应、神情、坐姿都向我传达了积极的信号,我也会认真回应每一次求助。

    当我倾听孩子的声音,并且没有忽视、不屑、不耐烦,那么儿童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大吧。

    (作者系湖南省沅陵县军大坪九校、为中国而教公益项目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