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我们的新时代
讲台变迁记
赵青木

    作为一名教师,讲台陪伴了我大部分教育人生,记录了我的职业生涯。

    20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时,讲台是用土堆起来的一个高台,高台四周用砖砌成长方形,上面用土填平就是讲台。每次值日,我们要先打一桶水泼在讲台上,等水渗到土里再用笤帚轻轻打扫,这样才不会扬起太多灰尘。这种用土堆起来的讲台,一直伴随我读完小学、初中。

    到了80年代初,我考上县城高中,教室里的讲台是用砖砌成的,地面也砌了一层砖。在这种用砖砌起来的讲台上,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我也考上了师范学院。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曾就读的县城高中任教,第一次以教师身份登上了讲台。仅仅离开4年时间,校园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全部在新教学楼上课。每间教室都有一个漂亮的讲台,这个讲台是用水泥浇筑的,还贴了瓷砖。站在干净整洁的讲台上,我可以关注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我将自己的本领和师者的情怀通过这个讲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助力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工作多年,始终陪在我身边的是讲台和讲桌,它们与我一起默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走向社会的平台。

    进入21世纪,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所在的县中。仿佛就在一夜间,讲台全都不见了,反而教室墙壁上多了不少黑板。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新课程改革要把教师为中心的讲堂变成学生为中心的学堂。为了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校决定拆除讲台,同时增设黑板,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有的教师想不通,问道:“讲台拆了,老师站在哪里讲课?”校长回答:“老师可以站在教室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最好能够走到学生中间,近距离点拨。”

    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建议,教师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放弃了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教室墙壁的黑板上演算、练习、展示……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上课时学生更投入了,我无须反复强调课堂纪律;教师不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学生学得更津津有味;教师不用像保姆那样事事包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了。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学堂”。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又相继开设了80多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需要学生展示,但有些学生个子不高,使用黑板不方便,而且坐着的学生也看不清楚。因此,有教师建议在教室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方便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经过研究,学校采纳了这个建议,在每一间教室和功能室前面用木板搭建了平台。为了容纳更多学生同时使用,学校还将平台设计成了弧形。这一变化看似是讲台的回归,其实不然。这是从教师为主体的讲台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展示平台,外形相似,本质却不同。

    小小的讲台,大大的教育。从讲台的变迁可以窥见教育的发展,也看到了新课改带给课堂教学的变化。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