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为“教育赶考人”画像
——专家与主创热议电视剧《大考》
本报记者 康 丽 宋 鸽

    高考+疫情+洪水=大考。

    面对这样的大考,你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指导创作、教育部特别支持、爱奇艺出品、艺匠工作室打造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大考》,用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烟火气刻画了2020年金和县高三学生、学校、家庭面对这场特殊“考试”的种种反应——

    “太真实了,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已经带过几届高三学生的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赵文峰由衷感叹。

    “这部电视剧在充满烟火味中,既表达真实,又不回避矛盾,呈现了教育之美、人性之美、时代之美。”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对《大考》剧中刻画的教育工作者印象十分深刻。

    “《大考》是一部耐看、好看、值得看的教育教师题材影视作品。《大考》的编剧和演员生动地演绎了疫情下的真实环境,展现了国家力量和教育力量,这也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具体体现。”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这样评价。

    11月2日,教育部召开教育教师题材电视剧《大考》交流座谈会,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大考》主创人员,基层校长、教师代表以及媒体等领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真实的细节引发强烈共鸣

    一场高考,联系起中国最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反映高考题材的电视剧,《大考》讲述了“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2020届高考生的故事。

    “大考的故事贴合现实,给人以‘真实’观感。”在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人事处处长杨江林看来,《大考》建立起一个以高考为核心的社会微缩模型,每个观众都能在这样的社会坐标轴中找到现实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也是这部剧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谈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几幕场景:

    在高考的前一天,陈宝国饰演的四中校长史爱华,拿着喇叭对着整个考场的学生喊话、动员,讲述自己当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不容易。

    经历重重困难后,考生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走出考场,王千源饰演的一中校长王本中面带微笑看着他们,带着欣慰转过身去。

    “当下的教育元素如网课、疫情防控、家长焦虑、教育的困惑与冲突等,都被真实地表达出来,能够看出创作者在非常用心、用情地深入教育和生活一线。”夏青峰感慨地说。

    而这也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没有枯燥乏味的说理和灌输,只是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个个真实的场景,甚至不乏幽默搞笑的桥段。

    剧中周博文一家就是那个“搞笑担当”。饰演母亲赵珊一角的颜丙燕笑言:“尽管我们都会遇到艰难、痛苦、悲伤,但我们是不是可以给观众一些鼓励?一部戏有呼有吸,希望我这个角色能够让观众喘口气,别一直绷在很紧张的状态。”

    有泪有笑才是真正的生活。这也是《大考》导演沈严所追求的目标——让观众觉得既亲切又有共鸣,尽量没有表演痕迹,越写实越好。

    这一点得到了教育部相关司局和单位的高度肯定。

    “剧情完全真实还原,没有刻意拔高和夸张演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院长孙海波认为,《大考》首次把考试工作搬上荧屏,让全社会了解、支持考试工作,可谓开了先河。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剧组创作理念的严谨。2021年《大考》制片人、导演专门到教育考试院进行深入座谈调研,详细咨询情况和查看有关材料,连教育考试院的院旗都复制了。不仅如此,剧中的田雯雯在病房考场参加考试,试卷使用紫外线消杀,考试战线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副题,全体命题教师封闭入闱40天,这些都在剧中得到了一一还原。

    “我把整部剧都追完了,不仅我自己看,我们整个‘考试战线’的同志都在看,并且许多同志都激动得落泪了,因为我们都是亲历者。”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回忆起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政策出台的前前后后说,“高考关系到1000多万考生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对于高考是否延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而这些都在这部剧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尤其全剧最让人“暴泪”的一幕就是高考结束后,金和县所有考生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郑重对着门口的校长、老师、武警官兵等人群深深鞠了一躬。这并非虚构,完全是2020年7月9日的真实情境,是安徽省歙县高考考生的自发行为。

    “孩子们在表达他们最质朴最深层次的情感,这也成为《大考》这个电视剧引发集体共鸣的经典一幕。”王辉由衷地说。

    而这正是《大考》拍摄的缘起。座谈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讲起了《大考》背后的故事:当时高考结束后,湖南长沙考生罗子欣冲出考场跳出“一字马”的照片在媒体上热传,也引起了电视剧司同志的关注和讨论。

    “由此,我们萌发了以2020年高考为背景,创作一部献礼党的二十大作品的念头。”杨铮带着主创团队拜访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了解到歙县2000多考生因洪水启用高考备用卷的故事,了解到那自发的“深深一鞠躬”,当即确定了以歙县高考为故事落脚点,也确定了《大考》这个剧名。

    “1071万考生在疫情背景下能够顺利完成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奇迹,必将载入史册,折射出了面临灾难时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众志成城的国家力量。”杨铮说。

    大考远没有结束

    好剧之好,不仅仅在于真实,更在于其深刻。

    “在我40年的表演经历里,《大考》是非常特殊的一段表演经历。”饰演四中校长的演员陈宝国在座谈会上表示,这部戏让他回忆起自己小学的班主任、中学的校长,还有上大学的那些先生们,“我把他们想在一起,调动自己的生命记忆,就有了史爱华校长的形象”。

    陈宝国坦言,拍摄期间,他不断问导演沈严:“为什么叫《大考》这个名字?”

    “后来,我明白了,2020年的那次高考,其实是对那个地区、那些人乃至全社会的一次考试,正是这些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念感,与我形成了共鸣,让我完成了创作。”说到这里,陈宝国站了起来,向在场的教育人鞠了一躬,“教育对我们国家民族来说是一种奉献,我要向你们表示致敬”。

    《大考》里不仅有面对大灾大难时的众生相,也展示了不同家庭、不同人群的教育观。在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张玉磊看来,剧中几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比如忙着赚钱还是陪伴孩子?替孩子做主还是让孩子选择?物质富养还是精神富养?逼迫孩子还是让孩子自我成长?都在引发人的思考。

    剧中还专门设置了四中校长史爱华和一中校长王本中两个不同的校长形象,两个人既是翁婿,又是“对手”,前者倡导“高效优质”,后者推崇“苦教苦学”,但又都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这种强烈的戏剧张力极具观赏性,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有意思的是,本次座谈会还专门请来了北京四中校长和北京中学校长,与剧里的两个校长相映成趣。

    “今天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请我来这里参加座谈会发言。”剧里的四中校长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现实中的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同样认为,以少数几个学生的成功来肯定一所学校、一种教育,不是一叶识秋;以少数几个学生的“不成才”去否定一所学校、一种教育,是一叶障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精心喂养,也需要粗茶淡饭,教育人要学会静待花开,花开有期,“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真正的大考”。

    “敢从学校管理这个角度拍影视剧,《大考》估计是唯一的。”马景林表示。

    “剧中两位中学校长有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特别是史爱华校长说的那段话,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山峰尚且不止一个比较维度,何况人。高考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是为了培养人才。创造力远比应试技巧重要。”在孙海波看来,《大考》剧中关于教育和考试制度生动深刻的讨论,充分说明教育和考试举国关注,而这场考试到目前并没有结束,如何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来做好工作,这张答卷还要继续书写。

    把更多镜头对准教师

    《大考》火了,作为入选中宣部“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点项目,它在央视一套、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以及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热议。

    火的背后是团队的精心打磨。

    在剧本创作阶段,创作团队一共开了16次讨论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协调教育部相关司局和教育考试院安排编剧导演深入采访,安徽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及歙县教育局为编剧导演采风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为文本创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这才有了《大考》的顺利拍摄和收视火爆。据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该剧在全国观众中的平均收视份额为3.21%。

    “好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成为电视剧的真正主角。《大考》的故事很简单,但是每个人物形象都很饱满,都以独特的面貌、性格、行为润物无声地打动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电视剧项目部主任夏晓辉说。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续梅则连用题材好、主创好、演技好这三个好来称赞《大考》,最让她感动的是,剧里展现的以教育工作者为代表的各行各业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我们常讲的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在剧中两位校长身上都得到了充分反映”。

    “教师题材也是我们接下来关注的重点。”杨铮表示。不仅如此,他在座谈会上首次揭开谜底——早在2019年初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就带队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拜会,就教师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进行深入探讨,这为两个部委的合作埋下了伏笔,为《大考》的诞生留下了一颗种子。

    近年来,《虎妈猫爸》《小别离》《小欢喜》《少年派》等电视剧的热播,证明了教育教师题材电视剧的强大现实穿透力和社会辐射效应。

    “《大考》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尤其是校长教师对学生的全心付出,对教育理念的执着坚守,为作品增添了厚重感,弘扬了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新时代反映教育教师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中的优秀代表,是近年来教育教师题材影视作品的精品之作。” 任友群说。

    “好的教师不仅有奉献、付出、责任感等这些可贵品质,也有智慧与创造的活力。国家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期待更多镜头对准智慧型教师、创造型教师。”夏青峰说。

    事实上,这样的项目已经启动,据悉,以张桂梅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里的女校》已备案公示。

    “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表示:“下一步,教育界与文艺界要有更深层次合作,关注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等领域,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从不同方面反映教育事业全貌,推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师题材影视剧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讲好新时代教育的中国故事。”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