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地方传真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化解“大班额”,让孩子“上好学”
周书贤 | 通讯员 周焱燚

    前排课桌顶着讲台,后排座椅贴着后墙,满满当当“塞”进六七十张桌椅……这曾经是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室常见的大班额场景。

    作为南昌市中心城区,东湖区学校班额过载、教室拥挤现象长期存在。对此,东湖区强化顶层设计,制订了《东湖区大校额大班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盘活、提升3条路径分步实施。如今,曾经拥挤不堪的教室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了。

    精心谋划顶层设计

    “妈妈,我的新学校很漂亮,班上只有40人,教室还有午休床可以睡觉呢!”新学期一开学,家住东湖区水岸观邸的徐楚翘在新建成的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报到后高兴地跟妈妈说。

    班额校额超标,关键瓶颈是学位供给不足。为尽快推动学位供给,东湖区科学谋划了《东湖区“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学位扩容成为核心推进的举措之一。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通过看规划、进班级、听介绍、实地查看等方式,精准了解全区各校超标准班额现状。”东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全面分析超标准班额的主要问题后,该局从制订专项计划、启动专项资金、优化师资配备和教育用地配套等方面抓住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2019年,东湖区属中小学大班额数量成功控制在5%以内;2020年起,东湖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班额全部符合国家要求(小学≤45人,初中≤50人),超标准班额总数控制在100个以内;2021年,东湖区超标准班额总数较上一年度化解40%;2022年,东湖区属中小学剩余超标准班额100%化解,在南昌市率先符合国家要求,超标准班额实现零增量、零存量……

    就近入学,师资过硬,资源均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已成为东湖教育发展的真实写照。

    深挖优化资源配置

    “班额瘦身,学生新班安家,如何让家长、师生更安心更舒心?学校增班后,这成为我们最大的心病。”南京路小学校长余露露谈到化解大班额工作时语重心长地说。

    为了保证拆班公平、公正、公开,不少学校采取了随机分班的形式,从原有班级随机抽取学生组建成新班级,并安排“精兵强将”充实教师队伍。此外,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实施“一校一策”。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南京路小学多次召开班主任会、家长会对化解大班额工作进行宣传、解读,通过“自主报名+现场摇号”的方式,为存在于五、六年级的大班额“消肿”“瘦身”,各班按男女比例,采取填报补齐原则,组建成新班级;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等4所热门学校5个校区通过合理拆班,增设班级23个,从而保证全区超标准班额班级实现100%化解。

    在对外广泛宣传动员的同时,东湖区对内盘活资源配置,在已有师资编制超编情况下,通过区内统筹,立足教师招聘、补充免费师范生等途径,为扩班班级新增教师23名,区内交流教师60名,其中骨干教师21人,专项投入大班额化解资金36.5万元,新增班级全部配优配强师资,配齐配足教学硬件设施,通过内外联动,让“大班”拆得好、新班落地稳。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面对拆班,各班学生数量降下来了,但需要的教室更多了,这个问题如何化解?东湖区给出了最直接的方法:多办学校,多建校舍,增加学位供给数量。

    “东湖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为加快学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豫章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玉燕说,今年东湖区推进实施包括豫章小学教育集团改扩建工程在内的7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达1.16亿元。

    面对超标准班额化解的这场大考,东湖区立足孩子有学可上、应收尽收的大前提,打出“加减兼顾”组合拳。

    做“加”法,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先后筹建豫章小学教育集团光明校区、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射步亭校区等优质教育集团校区,品牌先行的同时,斥资550余万元对新校区筹建进行提升改造,全面选派优质师资任新组建校区起始年级班主任,实现集团化办学“1+1>2”效益。

    做“减”法,规范招生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入学班额,阳光招生,合理分流,遏制“择校热”“择班热”等现象。

    如今,东湖区完全标准化的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已经投入使用,同时还有2所学校新建工程正有序推进。今年秋季招生,东湖区属学校新生班级115个实现超标准班额零增量,544个教学班超标准班额零存量。未来3年内,东湖区将新增优质学位7400个,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班级瘦下来,意味着学生的教育资源多了起来,接下来我们将锚定校额‘瘦身’这个义务教育的痛点、难题持续发力,将东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条路持续走好。”东湖区教体局局长冯玉成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