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在任务情境中关注学生成长
李学红

    10.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确立了基于素养导向的评价观,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一线教师如何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怎样在任务情境学习中跟踪关注学生差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改进教育评价”,从强调结果评价转为强化过程评价,从单一评价转为综合评价,从应试导向转为素质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以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学习内容,要求“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表述为语文教学及评价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结合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力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我把“阅读民间故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传承经典民间故事,作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任务群为主,设计涵盖活动主题、语文要素、任务情境的学习任务。

    活动主题:阅读民间故事,传承文化经典。

    语文要素:学习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方法,学习缩写故事。

    任务情境:在学校、社区举办民间故事宣传推广周活动。

    任务群的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活动一:阅读民间故事。四年级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民间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简要记录阅读感受,这是后续学习活动的基础。

    活动二: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开学后,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以及课外阅读收获,学习“创造性复述”和“缩写故事”的方法,这一任务是单元学习的主体,学生借助课文学习,了解了可以变换人称讲故事、丰富想象补充情节、生动形象口语化表达等讲故事的技能、方法,获得后续活动需要的动力。

    活动三:策划准备。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传承经典民间故事。选择哪些经典故事?以怎样的方式讲故事?如何吸引大家来听故事?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结组。民间故事整理组除了阅读教材和书本上的民间故事外,还通过采访家长、深入社区、探寻当地民间故事发源地,搜集和整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表演组的学生有独立讲故事的,有小组合作表演的,他们不断提高讲故事和表演的技能。除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等角色分工外,还有负责道具制作的,负责音响效果的,负责前期海报宣传和后期报道工作的。

    活动四:举办民间宣传推广周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一、二年级学生讲故事,优秀节目在学校广播站展播。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了民间故事连环画在学校公众号发布。学校安排专门教室进行民间故事专场演出,学生张贴广告,广泛宣传,更有学生走进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宣传、推广民间故事。

    活动期间,学生兴趣点不同,各自承担角色分工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但是大多数学生能热情参与。任务群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得以实现,教师则更多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在较长周期的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成长,是任务群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体现新评价观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变化。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以往一张考卷确定学生成绩不同,任务群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体现能力和水平进阶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任务的不同,设计不同能力指向评价指标。如自主阅读阶段对阅读兴趣、持续阅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活动实施阶段对不同学生参与程度、贡献大小、合作能力的考查等。只有在对学生全程跟进过程中,才能发现学生兴趣点、参与度的变化,从而找出原因,具体指导。

    另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任务群教学旨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但是活动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突出的现象,教师在激励这些学生保持热情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参与度不太高的学生,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在集体活动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贡献力量。例如,教师发现一些学生未能参与故事表演活动,就在展演阶段为学生安排一些“剧务工作”,有的负责观众入场,维持剧场秩序;有的负责演出过程中道具的摆放与撤换;还有的负责播放背景音乐……只有学生参与了,投入了精力和情感,才会在活动中有获得感。

    二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制定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区分学生的能力层次,而是借助合理的能力目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着,让一部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高层级的目标。例如,对于“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要求,“能够变换人称讲故事”和“能够适当丰富故事情节”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设置“绘声绘色讲故事”“风趣幽默讲故事”“个性鲜明讲故事”等目标,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层级。

    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指标。在任务群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会在不同阶段得到充分展现。能说会道的学生往往是讲故事和表演的高手,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很自然会成为活动“策划”或“导演”,具有绘画天分的学生制作的精美宣传海报令人叹服,那个演出结束后默默关掉最后一盏灯的学生责任心爆棚……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生命都在活动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总之,在任务情境中学习,评价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是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被激励。

    (作者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