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将课时用在什么地方最有价值
黄燕宁

    22. 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的要求,化学教学要加强大概念教学、大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但这也会让课时显得异常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化学课标”)提出5项课程理念,包括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

    一线化学教师最关注的是第四条,因为它直接指明了化学教学的改进方向。其实,5项课程理念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说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要求。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正是为了实现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指明了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的具体内涵;促进发展的评价是对化学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提示教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使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通过化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课标描述了每种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这些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与课程内容的各学习主题相对应,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各内容主题的学习中。

    化学课标规定了5个学习主题,其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学科本体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是对应化学科学本质理解及方法论主题,“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是凸显科学价值观主题。化学课标的每个学习主题都由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5个维度的内容构成。

    以往教学中,教师最熟悉的是各主题核心知识的内容,核心知识是大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载体,大概念又指导核心知识的学习路径;核心知识的学习过程或者核心知识的应用过程体现学科思路与方法,学科思路与方法也指导核心知识的丰富与发展;核心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现了化学科学的价值,促进学生重要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化学科学的正确认识及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也能促进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探索获取核心知识。由此可见,开展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并不是在以往核心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学习内容,而是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发挥核心知识在大概念形成、思路方法建立、态度养成等方面的功能价值,通过核心知识的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化学课标提出的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主要目的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转变学科育人方式。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大概念教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不是互相排斥的不同的教学设计,它们可以融合在同一个教学设计中,实现对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培养。

    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核心知识“常见的酸、碱、盐”为例,有教师依据新课标,以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项目学习主题开展酸、碱、盐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环节、线索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这一教学设计,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获取核心知识,凸显大概念的建构与应用,是体现整合思想的教学设计,课时数与常规教学大体相当。在此教学案例中,酸和碱的学习是高度整合的,整合的基础是“物质的多样性”这个大概念。这一教学过程中,酸、碱是核心知识,但更重要的教学功能是大概念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与以往教学相比,这样设计的学习出发点是真实问题解决,是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学习的落脚点是学生自主构建的大概念、核心知识、思路方法的深度关联,是学生感受到的学科价值和完成真实任务的情感体验。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耐下心来让学生一步步发展,确实需要有课时保障。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抉择是将课时用在什么地方是最有价值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主题内容描述已经给了我们重要参考,值得认真学习思考。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