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打通“夹层”,消除“断层”
朱志军

    中层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校长的重要伙伴。如果说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层,重在决策层面,那么中层就是执行层,重在行动层面。校长与中层是相辅相成的“同心圆”,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圈”,是彼此成就的“统一体”。

    中层缺少校长的支持,工作常常会“出力不讨好”或“有力使不出”,校长“压”、教师“推”,中层就成了处境尴尬、两头受气的“夹层”。校长缺少中层的支撑,工作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或“一声喊不到底”,校长“忙”、中层“闲”,校长与中层之间就会出现“断层”。学校管理追求高效畅通、团结和谐,需要校长打通“夹层”、消除“断层”,唱好赋能中层的“三字诀”。

    其一是“信”,即相信。在工作中,信任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石。校长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德能标准,也要有发展眼光,要相信中层可以从“0”到“1”,等待中层从“1”到“N”。2020年,我们学校创建市级书香校园示范学校。我将这个担子压在了一位副主任身上,她感到有难度、压力大。我一方面真诚鼓励她,肯定她工作认真,有上进心和创造力,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主动站在她“身后”,在有需要的时候“推”一把。后来,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安排,从师生活动到资料总结,这位中层不负所望,顺利使学校通过了创建验收。我认为,这与她的个人能力分不开,也有一份校长信任的力量,信任激发了她的潜能。校长相信中层,必须对中层知根知底,充分赏识,全力支持。当然,校长不能以信任为名,盲目自信,对中层听之任之,束手不管。校长更不能以信任为名,培养所谓的“亲信”,形成所谓的“校长的人”。

    其二是“护”,即爱护。我的一位同学在某校当中层。有次聚会,他向我“倒苦水”,说他们校长对中层批评有余而表扬不足,干工作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他说,但凡有家长到学校提“不满”或是教师找“问题”,校长便会把具体负责的中层找来,有理没理地当面批评一通,好让对方“解气”,这让他们中层面子“难看”、心里“难堪”。在我看来,校长与中层作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荣辱与共,理应成败共担。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应自我问责,不能将板子全打在中层身上。同时,作为学校管理团队中“平等的首席”,校长应关爱中层,为中层设置“容错码”,长善而救其失。面对不公、误解和无端指责,校长要敢于为中层“撑腰”,要为中层提供“保护层”。校长的爱护是一股暖流,可以化解中层工作不顺的“心堵”。校长的爱护是一片温情,可以融化中层工作失利的“心寒”。当然,校长的爱护不是放弃原则的“偏爱”,不是掩盖问题的“护短”。校长爱护中层,当坚持实事求是,促其从敢作敢为到善作善成。

    其三是“给”,即给予。在学校管理中,作为校长的我们要关注中层的“佛系”心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工作“主动”不“被动”;我们要关注中层的内耗问题,厘清其职责权边界,使其工作“到位”不“越位”;我们要关注中层的躺平现象,引领其克服职业倦怠,使其工作“积极”不“消极”。要求中层“主动”“到位”“积极”,校长不能止于“索求”,也要“给予”,要让中层在工作中既有存在感、参与感,又有获得感、成就感。校长能给予中层什么?10多年来,在荣誉表彰方面,我们把学校管理的相关评先评优指标优先给予中层,同时积极为中层拓展进步空间,在全面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兼顾中层的合理“需求”。校长能给予中层的更多是“精神财富”,是干事创业后的成就收获,绝不能陷入“争名夺利”中,更不能造成中层与普通教师间的“失衡”。这就要求校长带领广大中层发扬“给予”精神,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记得有次年度评优,我们学校的中层把有限的名额都给了一线教师,成为学校的一段佳话。

    相信中层,给其力量,中层工作有干劲;爱护中层,送其温暖,中层工作有热情;给予中层,使其获得,中层工作有担当。

    (作者系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