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思政课程中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常州实践
戴 慧

    中小学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学习主题,是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的重要路径。针对思政课程中法治教育知行分离、散点实施、协同缺失等问题,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为旨归,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遵循,以“5”彩法治大课堂为教育特色品牌,整体设计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共建体系、评价体系,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赖于理性化宏观建构、系统化整体设计。在学习研究、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项目组完成了以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为核心、五维法治素养内涵为目标、五大类法治教育课程内容为载体、“五个一体化”实施路径为方略、“5”彩法治大课堂特色品牌为旗帜的“五合一” 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型(见右图)。该模型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凝练出“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实践、法治信仰”的五维法治素养,开发了宪法教育、民法教育、行政法教育、刑法教育、社会法教育等五大类法治教育内容,探索出“目标内容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科研一体化、多元评价一体化、合作共建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育人路径,通过打造“5”彩法治大课堂力图实现“课程精彩、路径多彩、学生出彩、教师傅彩、社会喝彩”的“5彩”育人实效。 

    “五合一”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型,反映了我们对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涵的深层解读,有助于形成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成为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宏观引领。

    融通学段教育,探索目标内容一体化。项目组确立了法治素养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确了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引领不同学段学校的法治教育,既保障其不偏离总体方向,又兼顾了一体化建设的层次推进。

    优化系统建构,贯通课程建设一体化。在融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法律知识、活动体验与志愿服务类法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项目组整体设计了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课程体系。

    项目组指导中小学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完成法治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探索多种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科课程渗透法治教育。项目组还开发了区域联动法治特色课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探索出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模拟政协等实践范式,促进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培育法治素养。

    立足课堂转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课堂教学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常州市开设了200多节法治教育研究课,创新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形成了以案说法式教学(呈现案例自学法律—合作讨论尝试解决—模拟法庭总结引导)、项目式学习(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法治夏令营等)、参与体验式教学、议题式教学、辨析式学习等教学范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提高了法治教育课堂实效。

    项目组在小学、初中、高中研究同一主题的教学如何有序推进、螺旋上升,采用教师同题异构的方式,实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纵向衔接、同向同行的教育目标。项目组汇聚教学资源,创新了执教主体一体化的模式,探索“法官+老师”的双师法治课堂,一线思政课教师和54名法官共同执教法治课,共计357节课。思政课教师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同上法治课,体现了法治教育的横向贯通,实现了发挥专长、优势互补、共建共育的育人效果。同时开展7个法治类省市级课题研究,通过教学科研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

    创新评价改革,促进多元评价一体化。项目组聚焦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目标,设计“5”彩法治大课堂评价量表、项目化学习评价量表,考试命题评价等,综合运用项目式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纸笔测试评价、网络评价等多元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行合一。

    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合作共建一体化。在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常州市逐步形成了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课程指导中心,以中小学校为主体,以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多家单位为支持的合作共建机制。共建单位合作开发了宪法教育、民法教育、行政法教育、刑法教育、社会法教育等五大类师生培训课程150多门。共建单位的培训内容由“菜单式”发展到“点单式”、由单一讲座式发展到浸润式培训。各类共建单位合作建成法治教育实践基地50个。通过合作共建,初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法治教育新格局。

    多年来,我们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成果。但由于受到种种制约,全域深入开展仍需继续努力。法治教育如何在全域中小学校课程计划中有效落实、法治教育如何与学校内涵发展无缝对接、法治教育如何开展课程开发与课堂转型、社会合作共建机制如何进一步健全等问题,是深化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思考并逐步解决的重大问题。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 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因此,在大中小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但是当前中小学校的法治教育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重知识、轻体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等问题。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主张;完成集目标价值、五维法治素养、五类课程内容、五大实施路径、“5”彩实效品牌为一体的“五合一”法治教育理论建模;开创了目标内容、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合作共建、多元评价的“五个一体化”育人路径;探索了以案说法式、参与体验式、项目式学习等教学范式;形成了法治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共建的理性认识;创新联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吸收大、中、小学实验学校近200个,丰富了思政课内涵。尤其是校外共建单位法治专业人才的引入,双师执教法治课,大大弥补了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了“法学高端专家—法律专业指导团队—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层次化、优质化的法治教育“大师资”团队,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注入了新鲜、专业的师资力量。  

    该成果通过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和法治校本课程的创新实施,推进了思政课守正创新,发挥了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法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为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专业化样例,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