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教育观察
橙 子
刘 昕

    从来没有一种水果的味道让我如此想念。

    想念一种橙子。

    初次相遇是一个偶然。因参加一个教育论坛,我从江南小城匆匆赶到山城重庆的童心青禾小学。行程匆忙,到达时有些饿了,我的同学秦波校长随手从保安手里递来一个橙子:“吃吧,学校树上刚摘的。”我一愣。啊?饿了就吃个橙子吗?客随主便,便接过了橙子,似乎还是半绿半黄的状态。

    剥开它没有我想的那么费劲,只是让我措手不及的是,才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汁水已经溢满了我的手。为了避免手头连一张餐巾纸都没有的尴尬,我就着那个已经破裂的小口吸了一下。没想到,带给味蕾的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有些难以置信的喜悦,绵柔清淡,像是在清泉水里添加了一滴蜂蜜的味道,却又好像不是,真说不好是什么味道,但却喜欢极了。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人的无知其实无所不在,吃了几十年橙子了,却不知道还有另一种味道。为什么呢?

    走到一棵挂满果子的树下,秦校长随手一指:“从这棵树上刚摘的,好吃吗?”“很好吃。”朦胧的灯光下,那些圆圆的小家伙影影绰绰,看不清样子,却让一行校长都停下了脚步。静谧的夜色里,一棵挂满橙子的树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消弭了我满身的疲倦。因为我的心就这样被温暖了,流淌着一丝清冽绵邈的橙子味道。本想问问这橙子是什么品种,缘何如此与众不同,终究欲言又止。

    晚饭后,我带走了两个橙子。从此,有了一份期待。

    再遇时,仅相隔两月。秦波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向儿童学习”教育实践研讨会在童心青禾小学举行,我再次来到这所学校。

    来时,橙子已经成熟。原来,这里不只有那晚的那棵树,还有一片学生自己种植的橙子园。那晚邂逅的童心青禾,在这次相遇的日子更加清澈明亮。孩子们的花田、麦地、菜地、果园,还有那汪小小的养着小泥鳅的池塘……自然而然地在这个城市的校园里,以惬意又舒展的样子与我们相见。

    多么令人欢喜啊,我的味蕾在欢喜中苏醒,那橙子的味道随之弥漫在唇齿之间,我像个孩子似地请求秦校长:“想吃橙子了,我们可以摘吗?”每天行走在这个被称作“自然校园”的大儿童笑了,他大声招呼我们:“橙子熟了,就等大家来摘的,快摘,多吃啊!”

    我们摘了,也吃了,依然是那清冽清冽的淡淡清香,韵入刚刚可以觉察到的一点稀薄的甜味,如同初春雨后院子里第一捧青草芽的味道。对,就是那样的味道,新鲜不染的味道。我仰起头闭上眼睛任汁水慢慢流进心里,如同参与了一个珍贵的仪式。

    我们每个人只摘了一个,品尝了一个。因为不舍得多摘,因为那是孩子们的橙子。

    荷兰纪录片《菜园学堂》介绍了在荷兰延续100年的一种教育模式。有一群孩子在菜园里接受了更为有趣的教育,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萝卜、水芹、红洋葱、马铃薯、茄子和各种鲜花。他们还用自己的双手直接松土、捏碎肥料,每根手指都弄得脏脏的。在为植物浇水、施肥的时候,他们还看到了瓢虫、蜜蜂,摸了蝼蛄、蜗牛和蚯蚓……学生在此经历着劳动和收获,每一个过程都全身心投入,也享受着全部的感受,快乐的,希冀的,失望的,成功的……“菜园课堂”的意义并不在于劳动教育,甚至也不仅仅在于耕耘与体验,可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培育那些蔬果、鲜花的时候,他们也培育了自己。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过程,是一个对人的心灵有着无限丰富内涵的过程,孩子们种植的过程,理当是人生课程中的一种仪式。

    我曾经以为很难见到“菜园课堂”在中国基础教育大地上的生动表现,那不是在校园里挖几块地、种几片菜的简单做法,那是一种和儿童校园生活与精神生长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立体且深刻的日常情境,童心青禾的校园日常和自然课程弥补了我曾经以为美好终在他乡与纸上的遗憾。

    秦波校长告诉我,学校教师从家乡奉节带来了脐橙种子,孩子们把它们种在了“童心园”,养大结了果。奉节的脐橙早已吃过,却不是这个味道。但我已没有疑惑,童心园的橙子为什么是这样令人心动的味道,我的心中已有答案。

    童心小学教育集团的办学思想是“向儿童学习,自然而然做教育”,简单却深刻。这所安静的学校如同等待校园里四季自然生长的农作物一样,静静地陪伴与等待每个儿童的成长,不急不躁,却熠熠生动。

    我想,那清冽清冽的淡淡香甜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是黎明的味道。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