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决定
民办教育未来
□ 本刊观察员 褚清源

  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必然是开放和创新的结果,而学生成长的需要则是整个教育创新逻辑的起点。

  

  民办教育从复兴那一天起,便以探路者的姿态昭示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走向。30多年来,虽然她的每一步发展都充满着博弈、曲折和阵痛,充满着对机遇的把握和判断,但不管是深刻的教训还是弥足珍贵的经验,都佐证了一点——决定民办教育未来的不是竞争而是创新。换一句话说,创新力才是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应该是民办教育的本质属性。但是,直到今天,创新依然是民办教育的软肋,民办教育依然处于低层次的竞争层面。民办教育曾经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角色而存在,一切沿袭公办教育的发展模式,缺乏一个独立行业的核心特质。过去,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靠机遇,靠模仿,靠市场需求,靠在微观方面做一些所谓的“特色”创新,但发展至今天,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民办学校必然要走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重新定义新的竞争规则,赢取自己的话语权,建构独特的话语体系。

  当年洋思中学的教学创新,颠覆了课堂教学的结构,从“先教后学”走向了“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创新,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有了可操作、可落实的流程。他们的创新实践把整个课堂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民办教育正缺乏这样的创新。民办教育人需要进一步重视创新、理解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需要从同质化竞争中走出来,开创公办教育“无法拷贝”的模式,需要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走向理念创新、文化创新,需要从战术选择的突破走向战略选择的转型,这是民办教育发展战略视域的整体提升。

  这样的期待恰恰暗合了企业界所追求的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再到“绿海战略”的发展诉求。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的“红海战略”理论,是指企业普遍采用一种低成本、同质化、以竞争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也被称为“血腥竞争”模式,所谓“红海战略”中的“红”即是鲜血的含义。

  “蓝海战略”倡导企业要赢得明天,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以创新为中心,拓展新的市场空间。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飞跃的价值,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将企业的经营方向仅仅局限在自己熟悉的本行业内与同行恶性竞争,而是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人进入的新领域,如此,前面就会出现一片蓝海。

  “绿海战略”则是前两种战略的升级,企业根据新的实践、新的课题和新的需求进一步划清一系列亟待明晰的界限,以核心能力的优化、再造为主线,具体、有效而大幅度地推进企业主体创新以至整个商业模式的战略转变。“绿海战略”运作的原点,是整合的总体优势,而不是个别环节优势,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实际上,3种战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竞争阶段与发展环境,3种战略都有各自的应用前提,而“蓝海战略”和“绿海战略”核心特质都指向创新,所不同的是,“绿海战略”强调整体优化而非单向突破,从“红海战略”走向“蓝海战略”,再从“蓝海战略”过渡到“绿海战略”,标志着一个行业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必然是以“绿海战略”为旨归的,必然是开放和创新的结果,而学生成长的需要则是整个教育创新逻辑的起点。由本报倡议发起的“寻找最具创新价值的榜样力量”评选活动,聚焦于民办教育创新力,旨在倡导一种创新精神,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引领一种创新文化,关注那些具有原创价值的教育实践和管理思想,关注那些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关注那些具有“突破性”创新价值的教育品牌。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民办教育创新力量能够走进公众的视野,我们也试图通过这样一次“发现行动”,分享成功学校在战略选择、管理实践中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故事,展示未来教育家的创新风采,启发一线教育者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坚守的理由
创新决定
民办教育未来
图片新闻
链接海外
您身边的办学顾问
本报2011年度公益评选候选学校征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