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闻 上一版3
2012年3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重要的是教育方法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据2月29日的《钱江晚报》报道,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广东男生冯杨被宁波诺丁汉大学录取为博士。一篇论文和与导师两个小时的交流沟通后,年仅18岁的冯杨正式成为宁波诺丁汉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

  这场看似轻松的面试背后其实并不简单。作为英国一所一流大学的分校,该校是按照西方高校的理念和体制办学的,要求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而从与冯杨的面谈和论文中,他的导师发现冯杨具备这种能力,甚至“非常有才华”。

  令人吃惊的是,冯杨从未在学校里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硕士都是自学的。

  冯杨的成功得益于其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早期教育的研究者,在冯杨还是幼儿时就开始自编教材,教他认字和识数。开始冯杨是由父亲教,高中以后的课程基本是自学。2004年,年仅11岁的冯杨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在某种意义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且越往前越重要。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方法极其关键。一些家长甚至放弃学校教育,选择自己在家教育孩子,而成功者亦不乏其例,其中最著名的是郑渊洁父子。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冯杨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天赋和高智商,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在回答记者采访时冯杨把自己定位为“普通青年”,“因为他觉得自己能自学考上博士,并不是智商多高,而是老爸的教育方法不错。”

  调查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差别不大,世界上并没有先天的天才,智力的高低和后天的教育和自身努力密切相关。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属于高智商的天才,但他小学时并不聪明,甚至被老师认为很笨,差点被退学,是母亲的坚持和对他的欣赏与激励,给了爱因斯坦信心和希望,使他从一个笨小孩最终成为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和冯杨的故事证明,培养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教育方法。正是得益于其父的教育方法,冯杨不仅学习效率很高,而且培养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远远超过了一般学校教育的效果。

  当前,中国教育对方法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灌输和题海战术仍然是大多数学校提高升学率的主要方法。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恶性竞争下,最具智力的教育教学活动竟然变成一场师生比拼体力的大战。独立思考和创造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公式和标准答案。

  这正是中国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视教育方法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勇气,要敢于不盲从所谓的主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怎样的教学才是好的?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个教育者认真回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班干部如何“打造”
选举篇
培养篇
自治篇
我们都在忙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教育方法
编辑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