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体良:待学生如待小鸟
□ 刘亚文

  玛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约公元35-95年)古罗马时期著名律师、教育家。从教20年,曾在罗马办学。首次提出了班级教学制。撰写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雄辩术原理》。

  受父亲影响,昆体良少年时便接受了系统的雄辩术教育。而后,由于他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罗马帝国雄辩术讲座的第一位教师。

  昆体良曾多年兼任律师和教师工作,他将律师工作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光彩夺目,使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的教育观。

  在昆体良生活的时代,罗马帝国已开始走向衰落。他痛切地感受到社会道德的沉沦,尤其富有之家和无知父母道德的败坏,常使年幼的孩子变得放纵、娇气。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不正之风将会传播开来。因此,他总是把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放在首位,从学生入校伊始就告诫他们,“决不能表现出自私、无耻和失去自制”。昆体良认为,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那么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努力就“不是给战士提供武器,而是给强盗提供武器”。

  正是因为昆体良对教育的作用抱有极大的信心和期望,所以他主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不赞成罗马7岁入学的传统,主张儿童应提早入学,但必须遵循其年龄特点授课。所以他从不给学生留大量的作业,而且在教学中更多地渗入游戏的成分,利用游戏这一儿童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游戏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公元1世纪,在继承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昆体良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见解。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的智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小鸟一样:当他们证明自己已经有足够力量的时候,就让他们自由地飞向天空。“教育者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课堂上,昆体良总是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常常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

  在课程设置方面,昆体良主张各科齐头并进,认为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凡是能培养心灵和增长思维力量的作品,都应成为孩子的教材”。他自己就同时讲授希腊文、拉丁文、文法、修辞、阅读、音乐、几何、天文、哲学等课程。关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习次序问题,他顺应社会潮流,赞同学生先学希腊文,后学拉丁文。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教育家。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和伊拉斯谟,以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都受到了昆体良的影响。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穆勒认为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心怀感恩 幸福前行
尹晓辉的琐碎人生
昆体良:待学生如待小鸟
纵使小草,也要有一颗大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