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大力支持”,还是“本职工作”
赵新芳

  在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时,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县长代表政府向督导组成员汇报工作。按照惯例,汇报往往有3项内容:基本情况及工作成绩、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汇报工作成绩及措施时,领导们总会把“支持教育”喊得很响,而在“支持教育”中,“资金投入”是必须说明的内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集全县之力,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共投入资金X亿元,新建学校X所,完成危房改造项目X个,购置微机X台,初步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学……”

  工作汇报后,督导组会按照既定程序,逐项进行实地考察。其中,财务督察组要到县财政、教育、地税等有关部门,通过查账目等方式,核实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和政策性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投入主要是“三个增长”落实情况,政策性教育投入则主要有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维护税专项用于教育的比例、土地出让金余额专项用于教育部分等。在政策性投入的诸多项目中,城市教育费附加是“大头”,是目前基础教育发展中最可支配的项目资金之一,也是学校发展最“给力”的资金项目。对此,教育附加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也明确指出:教育费附加是加快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地方教育经费资金而征收的一项专用资金。也就是说,教育费附加不可不征、不可征不足、不可挪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明确要求的“教育政策性投入”项目,在一些地方却很难落实,“征不足、划拨不到位、使用不当”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省级督导组和被督导的县级政府,似乎始终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博弈之下怪相连连。

  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县级政府财政困难或管理制度不严密等客观因素外,一些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或政策观念淡薄是主要因素。在这些人眼中,教育永远是软项目,是“无底洞”,即使投入再多也很难看到政绩。特别是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后,一些县级领导片面地认为靠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和诸多的“项目”支持就行了,县级政府少投入或不投入,学生照样上学,教师照样上课,学校照样开门。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觉得“理屈”,一找领导就是“要钱”,“腰杆儿”永远也硬不起来。久而久之,给教育拨款成了政府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恩赐”,无论何时、何事,一给钱就称其为“大力支持”。某些领导还以此作为政治资本,频频在上级领导和公共场合炫耀:“我很支持教育,仅上半年就向教育拨款X万元。”有的甚至借机煽情:“我也是通过高考才走到今天的,怎么能忘了教育呢?”殊不知,这些款项本就是教育费附加的一部分,是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是“有苦难言”,只能欣然接受。因为教育永远要“花钱”,教育部门的官员只是“乞讨者”。

  对此,一位省级资深督学曾严厉指责一些县级领导:“请你们不要再说‘支持’教育了,最多是‘该办’的事儿办了。因为那些钱都是从‘教育费附加’中列支的,就是办教育的钱。如果这些钱不用到教育上,还不如不征收‘附加’费呢,那样就不必为企业和纳税人增加负担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永远的恩师
放手,不只是为了学生
回不了故乡的魂
从“梦想课程”中找寻职业幸福感
提醒学生看月亮
学做“懒”教师
让每个生命都自然成长
是“大力支持”,还是“本职工作”
教育原本很简单
“中国梦·教育梦”大型征文活动
公正是惩戒的灵魂
阅读自己的教育学
解放课堂,成就孩子
师说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