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特色”之辩
□ 本期主持:黄 浩

  身处一个追寻个性化的时代,大多数学校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特色。然而,在一个个由兴趣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学校里,个体的特色,与学校统一的特色之间难免存在着些许“违和”之处。知名校长李镇西就曾经在本报上发出“要建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的声音。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特色”?

  学校,非特色不可吗

  近年来,中小学校为了能在各类创建活动中获得奖牌,都会全校动员,进行突击式运动,做资料台账、添专用设施设备、搞主题教育活动……忙得不亦乐乎。事实上,某些创建的确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但更多的创建,似乎仍然停留在运动层面,创建结束,“涛声依旧”。而且,过多的创建活动,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耗在了这些创建事务中,造成了“创建疲劳综合征”。

  此外,各类校本课程层出不穷。丰富的校本课程,能给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但是,由于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过多,导致学校平均使用力量,而辅导教师的数量和专业化程度也不够,更缺少长期深入持久的课程实施研究,造成很多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停留在一般水平,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社团。

  就特色而言,学校的各种铜牌、学生的各种奖状都是外在的形式,各类校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才是内在的本质。特色唯有实现课程化、素质化乃至成为学校的文化,才是实至名归。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竞争观念迅速成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特色发展、核心竞争力等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创建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教育本应有的闲适与从容,那种“散步式”的慢教育,那种没有功利的教育,甚至看似没有什么“实用”的教育,正日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学校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教育。于是,教育的急功近利也就在所难免。据说,有一所学校的特色是“跳肚皮舞”,不管男生女生、喜欢不喜欢,一律都得学跳肚皮舞。每天早操时,上千名学生列队整齐,在音乐声中一齐扭动腰部,跳起肚皮舞,此景蔚为壮观。这样的场景让我们看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特色”,看不到的是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我不禁疑惑:我们是否患上了特色“强迫症”?学校是否非特色不可?

  静下心来细细思量,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如果非要有特色,那么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基础性”。基础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就是要着力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习惯,保持对学习一如既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性的教育就是要“低起点、严要求、小步走、不停步”,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件基础性的工作,这才是最让孩子受益的教育。

  学校要办出特色,那么这种“特色”应该是在学生心田植入成长的特别“基因”,成为学生的一种潜质,会随着成长的岁月而日益生长、日渐鲜明。就像一个从小浸润在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一个学生浸润在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中整整6年,应该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特色的印记。当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这种“特色”是可以带得走的,甚至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不是非得让孩子学到某项技能,而是让孩子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就拿“轮滑”、“滑板”、“小自行车”等体育选修课程来说,并非每个孩子都擅长或者都喜欢这些体育课程,也并非每个孩子都具备这些运动技能,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发现一种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终身喜爱的体育运动,并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拥有强健的身体。当学生走出校门后,他带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即保健智慧。

  怀特海曾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如果我们的学校特色建设致力于此,那么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人格化。在“特色化”时代,作为校长,应保持一种警醒的批判态度,这或许有点另类,但不无裨益。(薛法根)

  被特色“绑架”的学校

  创建特色学校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对特色学校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有人认为特色学校就是重点学校、名牌学校,特色学校就是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特点的学校,等等。事实上,关于特色学校的认识,我们走入了不少误区。

  1. 为特色而特色。学校办出特色是在探索教育规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模式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形式所能办到的。有的学校为了办出特色,采取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有些所谓的特色学校,一味追求特色操作的整齐划一。例如,要求全校学生训练同一个项目,发展同一个特长。这样,学校特色好像是有了,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被遏制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是学生,但他们的性格、兴趣却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学生的个性是自主的、多样的,搞“一刀切”,不是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吗?这是“为特色而特色”的典型表现。

  2. 把培养学生的特长等同于素质教育。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特色都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该校众多的学生身上。毫无疑问的是,特色学校应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把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现在我们很多的学校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让人更为担忧的是,我们的许多家长也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例如舞蹈班、奥赛班、书法班、美术班等能够学习一技之长的培训班。很多孩子厌恶放假,因为一放假,他们就面临这样的重负。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还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

  3. 特色学校等同于特长学生。有学者认为:目前有很多人把特色学校和特长学生等同起来,其表现是建立若干个兴趣小组,让小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而后参加各级竞赛、表演,获个名次,上电视、报纸,就自称为特色学校。殊不知,特色学校必然会有一批特长学生,而仅仅拥有一批特长学生的学校绝非特色学校。因为把特色学校定位于对个别学生的培养上,本身就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全体”的发展宗旨,这是特色局部化的典型表现。很显然,这种片面的认识偏离了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也使得许多学生只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特长,而忽视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4. 学校特色等同于特色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郭继东教授曾指出,学校特色所指称的是一种特色,是区别于产品特色、商业特色的学校特色;而特色学校则指称的是一种学校,是区别于一般化学校的、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实际上,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既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上下位概念的关系。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概念序列,正确界定这两者,将有利于学校找到正确的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只有真正理解了“特色”的含义,才能真正办出有特色的学校。(陈琼)

  据《江苏教育报》、《现代教育科学》综合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学校“特色”之辩
我的亲情
家庭日课程
让课程成为多彩的调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