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议篇

  高考制度改革之我见

  考试,路在何方

  □ 钟乐江

  现行的高考,以考试分数作为高校录取依据,尽管具有偶然性等因素,但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认可的。因为在人们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时,完全撇开高考分数、靠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这样改革:

  一、举行升学入门考试。这个入门考试,相当于预选考试,可全国统一组织,也可各省自行组织。考试题目不一定有高深的难度,但知识要广,要普遍,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入门考试达到规定的相应分数线,才能参加相应等次的高校招生考试。

  二、举办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国家可根据现行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和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把他们分成若干类型和等次,同一类型和等次的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同时,相同等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考试时间错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入门考试情况,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报名并参加考试,也可以多次报考相同等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选择学校、参加考试的机会,相对避免一次考试选择定终身的偶然性,也可以相对避免学生报考志愿太多,而录取不到的现象,还可以避免部分高校生源不足的现象,缓解其招生和办学压力。

  同时,高考制度改革还应体现在考试命题的改革上,以期能检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综合能力和特殊专长。各种类型的学校,应像音乐、体育、美术院校有专门的术科考试一样,其考试命题要体现出专业特色,体现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材路径,以擦亮辨偏才、识怪才、培英才、选奇才之眼,既选拔出考分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强的“全才”,又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奇才”脱颖而出,通过定向培养,在特殊领域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

  (四川省广安市教育局)

  

  考试,路在何方

  □ 陈宝利

  纯粹的机械化考试限制了孩子们的兴趣、闲暇时光,遏制了学生的审美和人生价值观形成。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实质性改革。

  一是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分别建立国家和省一级的评价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分级、分学科进行横向与纵向评估。而评估专家则应当由专业人士组成,分别制定出高、中、低三种不同难度考核的详细标准。考核结果分为基础水平、精通水平、高级水平。通过历年评估,掌握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其他各种类别学生间的学业水平进退情况,进而给予政府、学校、教师一个客观的评价。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通过公平、合理评价,学校和教师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水平,自然能获得社会认可和心理安慰,最终会淡化对升学率的终极追求。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角色尤为重要,务必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和校际间的差距,消弭由追求升学率而带来的恶性竞争,还教育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降低考试难度。为了拉开区分度,各地在设计升学考试试卷时,越来越喜欢出偏题、难题、怪题。诚然,个别精英会脱颖而出,但芸芸众生却备受打击,这样的考试不啻于“刁难”学生。

  降低考试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发展兴趣特长,让学生体验学习之美,增进实践社会之能。因此,推行适合大众化的考试才是首选之策。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新校区)

  

  不妨这样考试

  □ 徐永晨

  新课改倡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做法,如学生只有修满一定综合课程的学时,才有资格考取高一级的学校等。

  考试要与新课改“接轨”,可采用灵活的测试方法。比如“合作式”试卷,多人一张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试题需要共同合作完成,这就像排球比赛一样。这方面的探索还缺少实践,但肯定值得尝试。

  恰当的考试时间,适宜的考试方式,考试才会让人“满意”。如果考试次数过频,会让学生产生麻木和厌倦心理。因此,每学期只需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其他考试都应取消。改革考试方式,过程比结果还重要。要关注和激励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学案的制作、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并把这些计算到期末考试成绩中,让学生有“积跬步”的意识。(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品德+理论+实操

  □ 邓善源

  德育位于学校教育的首位,但笔试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教师即使给学生写操行鉴定,往往也会放大优点,抹去缺点。所以,如何真正把“德”纳入考核体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比如,新生录取前设立一段观察期,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情况,再决定是否录取。

  目前,升学考试中科学知识的考核只注重理论,实际操作较少。一些地方虽开设有理化实验操作考查与信息技术考查,作为录取工作的参考。但由于考查工作是由生源学校的教师进行的,这使得考查工作形同虚设。为了避免高分低能人才的出现,避免弄出“大学生不懂换家用电路保险丝”的笑话,我建议未来的考试,要将实操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而不仅仅是参考。实操的考核工作更应像理论考试一样被重视,统一安排考务、评分等工作。

  在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下,高升学率不等于高质量。如果能将品德、理论、实操三者同时作为升学考试录取的依据,那么高升学率才等于高质量。(广西藤县塘步镇第一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高升学率=高质量?
话题预告
建议篇
辨析篇
建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