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样:课堂更精彩

  “学城”,是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人的美好愿景。

  一座学习型城市必然是人人乐学、爱学,尤其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状态、生活的状态。

  一个美好的“学城”,怎能没有一个个美好的课堂?

  2012年,樊城区开始构建以个体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引导探究为核心思想,以导学、独学、互学、评学为基本流程的“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反思评价为手段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想学。

  小组建设是关键

  “假改革比不改革更可怕!”这是襄阳市二十中书记兼校长雷俊经常讲的一句话。

  作为襄阳市唯一一所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示范校,同时也是当地公认的优质学校,改革之初,二十中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教师们认为,其他学校是因为生存危机才改革的,作为优质学校,二十中完全没有改革的必要;家长们认为,二十中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都走在前列,改革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适应,进而影响成绩。

  面对种种质疑,雷俊的态度异常坚定:改革,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对于二十中的教师来说,课改初期的日子是最艰难也最难忘的: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对这种新的座位模式充满了好奇,围坐在一起就像叽叽喳喳的小麻雀,闹个不停;小组建设无序,学生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不会与他人合作,更谈不上去深入探究了;课堂展示苍白单调,学生要么口若悬河但说得牛头不对马嘴,要么畏畏缩缩躲在后面不敢展示,课堂形成了一两个学生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小组建设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二十中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进行了为期一周半的小组建设,详细制定了每一节课的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规定动作”抓落实,学校领导和各年级蹲点领导对各班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前,学生必须有10分钟以上的反思;学生放学后,先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反思,之后是年级组长和蹲点领导的综合反思。学校领导在综合反思时,引导年级组长们寻找每天课改推进中的闪光点,进而提升成经验,第二天在全校推广。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励了教师,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找到信心……学生以惊人的速度蜕变着,他们每一天都带给教师不同的惊喜,让教师在课改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从最初的小组建设,到合理运用导学案;从小组分工展示,到学会补充质疑;从课内比教学,到片区同课异构……如今的二十中教师,已经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灵活运用“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当我们已经学会走路,以前借助的拐杖就要坚决抛开,‘四学’与‘三究’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四学’是灵活可变的,不能机械僵化操作,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进行删减、压缩、调序、拉伸、扩展……”二十中副校长张魏说。

  课堂“小、快、灵”

  2011年底,襄阳市三十一中申请成为樊城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更为轰动的是,三十一中独创了特色化的“小、快、灵”的课堂模式和“三单式”学案模式。

  “小、快、灵”的课堂模式,是针对“如何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这一问题提出的。学校将不同的学科按照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组合,如数学课可组合为预习展示课、展示训练课,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可将预习、展示、训练三课合一形成综合课。

  小即小板块。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课堂划分为若干小的板块,在每张导学案上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由一个小组来“承包”,学科组长再把各自板块中的任务分给组内的每个成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做一个有头脑、有条理的主动学习者;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参与课堂的快乐,真正实现“我参与,我快乐”的教育理念。

  快即快节奏。教师课前培训学科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的快节奏和高效益。各组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完成认领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真正做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课堂节奏加快了,效率提高了,同时也为后面的班级大展示赢得时间。

  灵即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师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任务,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独学、对学、群学及展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例如,某节课的生词较少且较简单,教师就可以省略独学这一环节,直接进入对学。

  不仅如此,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引领作用,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发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单、教师课堂设计单、课后能力提升单等,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单式”课程配套学习教材,这些都成为三十一中课改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主框架,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三十一中教导主任周福德说。

  创新课型和流程

  与三十一中不同,襄阳市前进路小学更关注课前预习。因为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发现,不管如何用心编制导学案,如果课前预习不到位的话,高效课堂就谈不上“高效”二字。

  问题即课题,校长张春森带领教师不断创新发展“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遵循预习、展示、反馈密切相连,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的模式规则,特别强化了课前充分预习与预设,课中充分互动与交流,课后认真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在基本框架下,学校的语文学科组研究出预习课流程、研读文本课流程、展示课流程3种课型的课堂流程;英语学科组研究出词汇教学、对话教学、阅读教学3种课型;数学学科组研究出新知探究课、复习展示课两种课型。在复习展示课中,他们注重先由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再进行展示、补充、质疑、归纳。在练习展示课中,注重将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或检测分成若干个任务,再由各小组进行展示,暴露问题,最后交由学生讨论、质疑、补充、完善,达成学习目标。

  学校还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譬如,在半年的适应期后,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逐步放手“预案”,着重“理解”和“拓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小学案”的设计偏重字词的训练,教师要学会利用“同质对子”检测,“异质对子”帮扶等方式,解决低年级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较高的问题。

  在导学案的课型划分逐步成型后,前进路小学又逐渐把目光集中在语文课文的单元分类上。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在导学案上如何体现这种“主线串联”?他们在集智备课时,先定出本单元的主题,然后根据单元的课文,制定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导学思路,如四年级第三单元的“童话”主题,备课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从第9课到12课,以“演、讲、写、编”4个层次,分布到四篇课文之中,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做一个“整合”——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单元用“童话世界”的形式布置成外墙板报,并评出最佳版面、最佳童话、最佳插图等。这样的串联整合,既是对文章单元的总结,同时也指引了学生对同一类型课文的学习。

  课堂可以更多样

  课改,改变的不仅是普通中学,还有凸显艺术特色的学校。

  襄阳市二十四中的音乐专业课、美术专业课也在改变,更加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艺术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生长点。

  在音乐专业课上,二十四中根据学生水平、能力、潜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艺术课程内容性质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类教学,使音乐专业课依据课程特质采取“大班制、小班制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乐理课采用大班制全班教学,视唱练耳课根据学生声线、音质等因素的差异采用小班制分层教学,钢琴乐器课运用一对一、手把手的讲练结合方式,让学生多唱,多试,多动,在活动中发展听辨、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美的能力。

  在美术专业课上,学校采取“分组分层教学”和“分小班包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把一个班级均分为30人左右的两个小班,由两个专业教师在两个画室进行日常教学,学生分组互助学习。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水平等特点,把同质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以“活动—体验”为基本课型,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愉悦地学习。

  在书法专业课上,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书法水平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采用“欣赏感悟—讨论、创造—交流展评”的模式进行分层分组教学。

  “不要以为课改不度‘艺术’关,其实,不管是文化课还是艺术课,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会学。”在二十四中校长许祖祥看来,这种多样的课堂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艺术离我并不遥远”的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悟到“艺术的生命如此美丽”的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解码“学城”
多样:课堂更精彩
丰富:课程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