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教育
呼唤全科教师
□ 李奇勇

  谈到基础教育,人们总要讲到农村教育的“空洞化”。福利待遇低,使农村教师弃教进城务工经商,或是跳槽去城里学校;大量的农村学生也加入城镇化进程产生的迁移大军,跟随父母到城里学习和生活。

  教师没了,学生也严重流失,学校成了“空城”。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拨给学校的经费和教师编制也相应核减。一些农村学校甚至已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这种现象在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小学尤其严重。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教育的一环,农村教育不能荒废,只能加强。我们要想方设法,鼓励更多的青年才俊扎根农村,教书育人。

  但是,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农村教育缺乏高水平教师的状况就能迎刃而解吗?事实上,不只是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同样缺少优秀的小学教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教育制度的设计,没有弄清楚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需求。

  目前,小学教学是分科进行的,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语文、数学、科学和艺术等科目,并分别独立设置。任何科目的教学工作,一位合格的师范专科毕业生都可以胜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越是专业知识水平高的科任教师在单纯教授某一科目时,越难有来自讲授专业知识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这直接导致科目教师只会教书却不善育人的局面。

  小学是启蒙学生的重要阶段。学生要在这里开始系统地接触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并初步认识和了解社会,所以他们不需要深奥复杂的知识。身为教育人,小学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元素被我们忽略了,即学生品德、情感、操守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获得。我们之所以将其忽略,一方面是因为科任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育制度设计存在问题。现行教育制度要求科任教师术业有专攻,上课时主要讲知识、授技术。他们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上知识的单向传递,使学生的情商和身心发育成为教学的盲点。其实,科任教师也很苦恼,因为学生品德、情商的训练与培养不是他们擅长的。于是,这种重知识轻品德、重技术轻情操的小学教育,难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启蒙和成长教育,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成为了一句空话。

  教育是什么?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基础教育,尤其小学教育,应唤醒学生什么?应唤醒学生对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和欣赏。怎么唤醒?按规律陪伴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能够爱学生就是最美的师德,陪伴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守望学生就是最应遵守的教育规律。

  教师由爱出发的陪伴,就是小学教育的全部。对于小学教师,我们不应苛求其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的精深,而应鼓励他们更多地拥有倾听和引导能力,懂得陪伴和守望;不要只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是要消除讲台和课桌的距离,走到学生中,进入他们的世界;不要下课后匆匆离开教室,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聊天、谈话;不要只有上课时才出现在教室,而是在教室办公、上课,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像和家人一样。甚至可以考虑将语文、数学、历史、科学等科目的教学工作交与一位教师——学生掌握知识的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懂得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感,知道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清楚每一位学生的禀赋与品行,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最美好的感情。

  既然教师要教授所有科目,我们暂且称他们全科教师吧。现阶段,每个班中有一到两位全科教师即可。他们不需要具备高深的专科知识,而是要能够静得下心、弯得下身,陪在学生身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师资短缺和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既是缓解,也是纠正。教育的“空洞化”也好,“空心化”也罢,在农村都将不再是问题。

  (作者系国家督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2013年区域教育创新成果暨年度教育局长推选
上海教育:走在转型的路上
小学教育
呼唤全科教师
“双区一体化”探索均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