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去哪儿啦
——我的语文活动微课程
□ 吴 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总是担心在外出培训或者开会的几天里,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此停滞,甚至松散。可是,鞭长莫及,没有及时的作业反馈点评,就算每天都给他们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会因为教师不在大打折扣。究竟安排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特别重视,才能让我回来后不会因为看到各种糟糕的状况而心情沮丧呢?

  一次出差,我发现当地的一个个精美的迪斯尼钥匙扣很是精致,让我爱不释手。我想,一心向往着迪斯尼奇幻世界的孩子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喜欢它们吧?于是,我一口气买了十来个,想着回去送给学生。当我把这些精美的礼物拿出来时,他们的眼睛在发光——老师去哪儿啦?这么漂亮的礼物,我们都想要!我为难了:礼物该送给谁呢?最后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将礼物送给老师外出期间作业完成最好的同学。在经过一轮认真的评选之后,十来个孩子从我的手中激动地把礼物领回去。我听到有人失望地说:“早知道我也认真写了。”还有人说:“老师,你下次出差去哪儿啊?还有礼物吗?”我一阵窃喜,孩子们有了期待,这不是意外的收获吗?

  老师去哪儿?每次外出前,我一定会告知孩子们目的地是哪一座城市。外出的日子里,他们的语文作业就是研究这个城市,可以从城市的历史、风俗、美食、特色建筑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来到陌生的城市,我不仅忙着去熟悉这座城市,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留心寻找特色礼物:或是参观学校的纪念品,或是孔子故乡的连环画,或是一根黑糖话梅糖,或是一本袖珍立体书……我知道孩子们的心中全是满满的期待。

  回到学校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就会争着把自己的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我也一定会把这个城市的特色或者是礼物的特殊意义穿插其中。最后大家评选出优秀奖,我才郑重地将礼物赠送给他们。让我欣慰的是,每一次我带回的礼物都让他们激动又惊喜。

  何谓课程?现代教育把课程定义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经历。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他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们都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不断“创造”,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场域,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经历,积极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将语文学习与生活、与活动相结合,建构开放式的大语文课程,并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才会有持久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老师去哪儿,学生的舞台就在哪儿,语文学习的天地就在哪儿。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知道自己该去哪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关于“作业革命”的遐想
课程 可以如此简单
“奇迹班”的经济课程
老师去哪儿啦
走向生活的语文课程
让旅游变“游学”